正文 第1章 目標法則(1)(1 / 3)

確立成為“中產”的目標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成為比爾·蓋茨那樣的巨富或者李嘉誠那樣的豪富,但事實上,真正能夠成為富人的人極少極少,因為成為富人不光要靠自己努力,有時還需要運氣,需要機遇,而成為“中產”卻是人人可為的事情。與其追求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不如進行現實的選擇:當一名比富人錢少但日子過得比富人並不差多少的“中產”一族。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關注的焦點,這可以從人們的日常問候語中看出來——

上世紀中期,我們的祖輩們見麵打招呼,最通用的問候語是:“你吃了嗎?”因為吃飯在當時是人們關心的頭等大事。

上世紀末期,我們的父輩們見麵打招呼,最流行的問候語是:“你小康了嗎?”因為過上小康生活是父輩們最大的追求。

而進入21世紀,我們這一輩人打招呼,最時尚的問候語變成了:“你‘中產’了嗎?”因為“中產”已成為當前最迷人的誘惑,最普遍的渴望。

僅僅是幾年之前,“中產”對於中國人來說,那還是一個相當陌生的詞語,許多人甚至認為那是資本主義國家才有的玩意,與我們有什麼關係?而現在,“中產”成了掛在我們嘴邊的熱門話題,報紙雜誌連篇累牘地刊載有關“中產”的文章,房地產商紛紛打出了“中產人家”的概念,汽車製造商為“中產”量身定做,咖啡廳為“中產”營造氣氛……人們談論著“中產”,憧憬著“中產”,向往著“中產”,許多人在向著“中產”跑,許多人在圍著“中產”轉。“中產”為何如此讓人眼睛發亮,讓人心跳加快,讓人血液沸騰呢?

這裏先講一個故事:據說,李光耀當上新加坡總理時,曾苦思富國良策而不得。直到有一天,暴風雨中,他從車窗裏看到外麵一個男人正在拚命追趕一扇被台風刮跑的門板,給他感觸很深。門能被風吹走,可想它守護的隻是陋室而已。但李光耀沒有像個庸俗的政客一樣出去對這個男子噓寒問暖,而是在思考:一個人隻要有間破房子,他就會珍惜。如果每個人都有間房子,他們就會共同珍惜這塊土地。他明白了他的使命,就是要讓每個新加坡人去追逐、擁有自己的財產。他先蓋了些簡陋的房子給他們,然後,再用更好的房子促引他們努力工作。在這個財富誘惑的過程中,一個富裕的國家產生了,而構成這個富裕國家的基礎,則是一大批“中產”者。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體會到,對於個人來說,“中產”意味著經濟的富裕,意味著生活的美滿;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擁有一個龐大而穩定的中產階層,則顯示出國家的富強,顯示出社會的穩定。

李光耀的治國訣竅,實際上我們的先哲們早已有清晰的認識。2000多年前孟子就已經提出:“有恒產者有恒心”。遺憾的是有一段時間我們信奉“越窮越革命”的理念,從而鄙視金錢,排斥個人財產。正如艾豐同誌所說的,“無產”成了最神聖的東西,“有產”成了最忌諱的事情。而事實上,貧窮和落後不是社會主義的特色,我們的國家需要富強,我們的人民也需要富裕。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石破天驚地提出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從此,中國人開始大膽地追求財富,謀求致富,這使我們告別了“溫飽”,實現了“小康”。

然而,“小康”社會還隻是讓我們過上了比較寬裕的生活,但從整體上我們還不是很富裕,我們的住房還很狹小,我們的公交車裏還比較擁擠,我們還時常為子女的學費發愁,時常為未來的養老擔憂,我們還沒有條件去遊覽國內外的名山勝水,沒有條件去優雅地進行各項健身活動……一句話,我們還需要更加富裕、更加舒適、更加美好的生活。這種生活就是我們在告別“溫飽”、實現“小康”後的第三個追求目標——“中產”!

這是中國人一個更高層次的目標。“溫飽”解決的是有吃有穿的問題;“小康”解決的是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問題;而“中產”則是在“衣食住行“的問題都解決後,還要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讓人們過得更加的富裕,更加的舒適,更加的愜意。經濟學界的權威人士普遍認為:“中產”是繼“溫飽”與“小康”之後,又一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經濟標準,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三步走”的第三個追求目標,也是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

2002年11月8日,江澤民同誌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雖然說“中等收入者”並不等同於“中產”,但這激發了人們對比“小康”更富足更美好的生活形態“中產”的追求與向往。著名經濟學家鍾朋榮認為,中等收入階層的建立和擴大,是社會進步的基礎和重要標誌,同時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中等收入階層的產生和擴大,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目的、結果和標誌。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指出,中國中產階層這一社會階層的形成、出現和成長將對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中等收入階層”比重的增加,有助於消除貧富兩極分化,促進社會從啞鈴型模式轉化為橄欖型模式,有助於保持社會的穩定和加速現代的實現。

因此,我國如果要修得現代化的正果,就要想辦法讓中產階層成為未來中國社會的主流,讓他們代表未來中國社會的富裕程度,代表時代的精神文明水平。而對於個人來說,我們要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的富裕,更加的舒適,更加的美好,一個最為現實的選擇,便是進入“中產”行列。“中產”雖然沒有富豪們的錢多,但日子過得滋潤,過得愜意。況且,成為富豪有時還得依靠一些運氣,一些機遇,而成為“中產”卻是人人可為的事情。隻要我們努力,隻要我們勤奮,就都有可能過上富足的“中產”生活。現在有這樣一種說法:“人的一生,若沒有奮鬥到中產階層,那不是一個成功的人生;一個社會,不能讓更多的人進入中產階層,那是一個必須大力改進的社會。”全麵小康浪潮已把中國人帶進了一個新的財富進程的起點上,富裕、文明的“中產夢”,正一步步向中國人走來,像春天吹綠江南的風,像大海正在興起的潮。如果你不想再過捉襟見肘的生活,如果你不想虛度碌碌無為的生活,你就應該馬上確立“中產”的目標,並著手實現“中產”的行動。本書通過介紹實現“中產”的途徑與躋身“中產”的方法,願意為你成為“中產”助上一臂之力。

一、“中產”一族初露崢嶸

在大多數中國人告別“溫飽”過上“小康”生活的同時,一個更加富裕的新興階層——“中產族”開始在我們的身邊出現。

“中產”的風采

在有中國矽穀之稱的北京中關村,從事軟件開發的張建創辦了一家軟件開發公司,3年時間就獲利100多萬元。他因此過上了有車有房的富裕生活。

在東方之珠的上海,某電視台主持人李女士憑著自己姣好的容貌和伶俐的口才受到觀眾的歡迎,她也因此成為電視台的金牌主持,收入直線上升。本來電視台發的工資就高,加上她還經常在外麵拍廣告片和出演影視劇,一年收入三四十萬元。

在美麗的濱海城市大連,從事企業策劃的萬先生憑著激情與才智在公司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工作僅僅兩年,就已經擁有近20萬元的年薪,而這是他父母8年的總收入……

改革開放20多年後,在大多數中國人告別“溫飽”過上“小康”生活的同時,一個更加富裕的新興階層——“中產族”開始在我們的身邊出現。他們或者是剛從海外留學回來的高級知識分子,或者是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的科技人員,或者是掌管各類企業的職業經理人,或者是有著高額收入的律師、醫生與名牌教授。他們白天在上海浦東、北京朝陽CBD等各地各類開發區、高新區高高低低的寫字樓裏來去匆匆,呼風喚雨,晚上則住在有著大片綠地的高檔商品房小區裏優雅地喝著咖啡,聽著高品質的音樂;開的是時髦的小車,穿的是名牌的服裝,隨身帶的是信用卡、VIP卡、筆記本電腦、商務通;自信的笑容,快節奏的步伐,舉手投足都顯示出充沛的活力與高雅的氣度……過去有人稱呼他們為“高尚人士”,有人稱呼他們為“白領”,有人稱呼他們為“精英”,而現在可以都用一個詞語概括,那就是“中產”。這個“中產”並不是一個階級的概念,而是指社會上具有相近的自我評價、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心理特征的一個群體或一個社會階層。這個階層是一群相對富有、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高質量的生活、對社會主流價值和現存秩序有較強的認同感、並且是全社會收入中等水平的群體。

改革開放20多年裏,我們一方麵經曆著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過程,一方麵同時經曆著從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轉軌的過程,社會轉型與體製轉軌並舉的結果,最直接地體現在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的現代化變遷上。經濟學家認為,這次轉型的一個重要標誌之一,就是逐步孕育產生了一個新興階層——中產階層。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和力量的不斷增強,他們的麵目由最初的模糊而日趨清晰,他們的聲音由最初的細微而日趨變高,他們的地位由當初的被忽略而日趨被人關注。從越來越多的商品房小區和越來越擠的停車場上,我們可以看到中產階層正在快速膨脹,並且勢如潮湧地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曆史征程中發展、壯大著。

優雅、智慧、收入豐厚,中產階層以高地位的職業、高品質的生活、高品位的情趣成為了當今中國最引人注目的群體,最讓人羨慕的社會寵兒。他們分布在北京的高樓大廈裏,上海的高級寫字樓裏,廣州的高檔公寓裏,沈陽、天津、長沙、成都、重慶等各個城市的各類辦公室裏,運用自身的知識與智慧,依靠自己的勤奮與努力,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為自己謀求財富,積累資產。中產階層最炫目的亮點是過上了優雅的生活,最耀眼的光環是獲得了勝人一籌的財富。對於中產階層的不同群落來說,他們有不同的積累財富的方式,就是在同一群體,其積累財富的手段、方法也各有千秋,五彩繽紛。但是,無一例外的是,他們在財富的積累過程中憑的是自己的實力,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擁有了個人的財富,繼而以雄厚的經濟實力確立並鞏固著自己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邁入了令人稱羨的“中產”之列。這一點是那些憑關係、靠後門、甚至通過旁門左道、歪門邪道斂財的暴發戶們無法比擬的。

財富是中產階層的安身立命之本,他們寬裕、時尚的生活就是建立在雄厚的經濟實力之上的,也正是因為擁有可供消費的財富,他們的生活才豐富多彩,才輕鬆愜意,才舒適美滿。用能力和汗水獲取財富展示自身的價值,用知識和智慧積聚財富鑄造自己的地位,是中產階層們的時代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