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引發了產業革命,19世紀出現的內燃機又引發電力革命;20世紀中葉,以原子能、空間技術、遺傳工程、大規模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的應用為標誌,科學技術進入飛速發展時期,並形成第三次技術革命。21世紀剛過十年,我們已經迎來科學技術新浪潮的衝擊——人類正在向太空索取資源。而這一切都需要用多種多樣的新材料作為技術支撐。因此,作為新世紀的年輕人不僅要謀一域,更要謀全局,必須從大視野角度學習與掌握現代材料科學與技術發展的成果與特點。首先,納米技術的突破對資源利用、生態環境和製造業等都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使材料科學產生重大變革,引領科學技術向綜合性、多學科性和廣博性的方向發展。人們不僅能夠上天,更能入地、還能下海,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其次,蘇聯解體,美國一舉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而且絞盡腦汁維係其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然而,歐盟強大經濟實力與正在崛起的東亞科技使得世界科技格局三足鼎立。這使得材料科學與技術的競爭更加激烈,並由此演變為原始創新能力競爭與國際人才爭奪。在這種大框架下,現代材料科學及其新技術的普及顯得特別重要,它不僅可以提升國民素質,更能夠激發廣大青少年朋友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再次,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材料科學與技術還十分落後,為此我國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這就要求廣大青少年朋友,不管你當前工作在學校、還是在企業,都應該學習和掌握材料科學新知識,為實現中國夢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第一稿完成後,尹誌剛主編進行詳細審核,並將初稿分別寄給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與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隨後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有關領導,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編輯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見(如書名問題,先後經曆了《材料新貴》《材料印跡》等不同名字,最後確定為《材料縱橫》),根據來自不同方麵的意見和建議,尹誌剛主編召開編委會,對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與出版社提出的問題一一進行討論並解決,最終形成《材料縱橫》的第三稿,即定稿。全書第一、二稿由尹誌剛主審,第三稿由全體編寫人員對各自章節進行審讀,並由尹誌剛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