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1 / 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類社會發展永遠也離不開科學技術,而支撐科學技術的物質基礎則是材料,材料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生產技術的重大變革,極大地加速社會發展的進程。正是如此,自有人類曆史記載以來,材料一直是人類文明、社會發展、技術更新的物質基礎。古代曆史階段的記載都是以當時使用的標誌性材料來劃分或命名的。例如,我國曆史發展進程中的石器時代、鐵器時代等都是人類進化與社會進步過程的重要裏程碑。追溯材料的發展過程,我們就會不寒而栗,因為材料發展的每個曆史階段都以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與汙染人類生活環境為代價。尤其是進入21世紀,人類文明發展對材料的需求飛速膨脹,直接導致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如石油、寶石、礦產、煤、天然氣等)日益枯竭。為解決現代文明對材料的新需求以及開發功能材料導致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汙染,世界各國政府都對功能材料研發進行了大量的資金支持與政策引導,從而使材料科學以一種越來越健康的方式迅猛發展。最明顯標誌就是傳統耗能型材料(包括金屬材料、水泥、陶瓷、玻璃、塑料、橡膠與三大合成纖維)的地位日漸削弱,而具有特殊性能或優異功能的“新材料”日益崛起和壯大。

汽車工業、全國城鎮化速度以及現代新型農業技術的發展等。

作為現代人,特別是現代大、中學生,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重任,應該掌握這些製約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質因素——新材料的發展現狀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