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態度與傳統電腦廠商不同,傳統電腦廠商像其他公司一樣,害怕放棄目前有利可圖的產品。這正是數字設備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的寫照,注重保衛現有市場超過開發新市場,尤其是對現有產品有威脅的市場。80年代,多數電腦業者相信,個人電腦的功能終將趕上當時的迷你電腦及大型電腦。個人電腦代表電腦的新時代。諾韋爾了解這一點,所以致力生產個人電腦的網絡產品。
策略三:建立共生關係
共生關係是電子精英借自生態的另一項觀念。共生是指兩種或多種生物互相合作,以提高生存能力。在生態係統中,共生關係經常存在於原本可能互相為敵的物種之間,例如,弗羅裏達有一種鳥自短吻鱷口中取食,短吻鱷的牙齒得以清潔,而鳥兒得到食物,共生關係兩者皆有利。
多數傳統企業視商業為零和競賽,如同戰場一樣,有贏家也有輸家。他們從不考慮互利或共生關係,所以總想獨享所有利潤。工業時代主管的箴言是“絕對別把錢留在桌麵上”。在他們的遊戲裏,贏家就是汲取到最大利潤的人或公司。這種心態使他們無法彼此合作,因為一方有收獲,另一方必有損失。
從共生觀念則讓企業之間存在較複雜的關係。諾韋爾能壯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與銷售及安裝其軟件的小經銷商建立起共生關係。這樣的安排使諾韋爾得以專心致力它的專長——發展軟件;也使小經銷商得以專心於他們的專長——與顧客保持密切關係,提供服務以確保軟件運作平順。此種共生關係對兩者都有利。
電子精英總是尋求雙贏的共生關係,這反映在他們的交易與對待員工的態度上,甚至就某種程度而言,反映在他們與競爭者的關係上。電子精英的公司經常與另一家公司既合作又競爭,因為情況非常普通,甚至產生新詞彙:競合。
以下是一個競合的例子。微軟銷售IBM個人電腦上使用的視窗作業係統。視窗競合IBM個人電腦,最大競爭者是蘋果的麥金托什塔電腦。蘋果和微軟多年來即爭奪市場占有率,但他們不僅是競爭者,也是夥伴,為什麼呢?因為微軟也生產用於麥金塔上的文書處理和試算表軟件。沒有微軟的軟件,較少人願意買麥金塔;沒有麥金塔,微軟也損失部分利潤豐厚的應用軟件市場。這兩家公司的關係即是競合——某個領域內合作,某個領域內競爭。如果微軟和蘋果都把對方視為死敵,這樣的關係便無法存在。雙方的領導人都拋棄狹隘的軍事心態,因為生態係統心態使他們的業務更有彈性。
電子精英的公司不會沉溺於毀滅競爭者的念頭裏。他們的競爭動機是正麵的——希望業務成長,市場規模放大。有時他們甚至與競爭者合作以“炒熱”市場,以便大家都能多賺錢。
總之,電子精英以生態係統心態為共生關係奠定基礎,共生關係使產品需求增加。公司地位更穩固。電子精英能輕易勝過老式大企業,絕非偶然。生態係統心態能讓電子精英能洞悉信息時代的運作方式。具有這種心態的公司較容易保持彈性、發展新業務、建立正向的業務關係。仍緊守商場如戰場心態的公司,難免傾向采用工業時代、市場變化緩慢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