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找到打開心靈之門的鑰匙(1 / 1)

說起心理學,其實大家並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卻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覺得它與自己是有一定距離的,因為他們覺得心理學隻適合於那些專業的研究人士,隻存在於實驗室當中,而並沒有真正貼近生活。

其實不然,心理學是最貼近生活的一門科學。它的宗旨就是通過對現象的研究和分析,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並最終指導生活。雖然心理學最初是源於人類對靈魂的探討和研究,屬於哲學的範疇。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和發展,心理學的內涵和範疇越來越廣泛,研究方法也越來越科學和準確,人們對自我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和透徹。

有人曾說:“內在世界的心理探險是人類最偉大的探險。”而對人心的了解也是現代心理學的最主要內容之一。

人心真的可以了解嗎?剛開始接觸心理學的人,都抱有這樣的疑問和幻想。實際情況是: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辦到的。心理學是研究“心”的學問,向看不見的內心挑戰。而我們又無法用眼睛直接看到心的活動及變化。為了看見心的活動及變化,就必須從他人可以表現於外的形式去探究。這種表現於外的形式就是“行為”。

因此,想了解人的複雜多變的內心活動,必須研究心表現於外的形式。而心理學在理解行為和心之間的關係上,是有多處方法的。其中最有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心理實驗。

心理實驗法是指有目的嚴格控製,或者創造一定條件來引起個體某種心理活動的產生,以進行測量的一種科學方法。心理實驗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實驗室實驗法,另外一種叫情景實驗法。

心理實驗法的基本原則是,在其他若幹變量被妥善控製的情景下,主試有係統地操縱某一自變量A,使其他有所改變,然後觀察A的改變對另一變量B的影響。用心理實驗法來測量個體的心理活動,通常應該隻有一個實驗變量,也就是說針對某種心理狀態。如果同時采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變量時,那麼在研究每一個實驗變量的對反應變量及因變量的影響外,要考慮許多實驗變量對反應量所產生的互相影響。

總之,心理實驗法是要按照嚴格的程序和策略來進行的,其優點就在於比較客觀,目的針對性強,想了解什麼心理活動就可以針對進行設計。在心理學發展的過程中,心理學家通過心理實驗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心理現象,總結出了很多著名的、有影響力的心理定律和心理效應,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本書就是通過對這些心理實驗的篩選和整理,將其指導作用很好地發揮出來,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他人,更有效地看透和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讓我們生活得更加輕鬆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