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分娩後醫院、月子調養及新生兒照顧(一)(1 / 3)

分娩後新媽媽的調養

新媽媽辛苦了

媽媽的分娩工作已經圓滿完成了,但在分娩後的24小時內是新媽媽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確保媽媽的安全。

體溫有所升高

在剛分娩後的24小時內,媽媽的體溫會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8℃。24小時以後,媽媽體溫大多會恢複到正常範圍內。由於子宮胎盤循環的停止和臥床休息,媽媽脈搏略微緩慢,60~70次/分鍾;呼吸14~16次/分鍾;血壓平穩,變化不大。

產後宮縮痛

分娩後疼痛會逐漸消失,但媽媽會因為宮縮的習慣性而引起下腹部陣發性疼痛,這叫作“產後宮縮痛”,一般在2~3天後會自然消失。分娩後第一天,子宮底大約在平臍或臍下一指,子宮大約在產後10天回複到骨盆腔內。

恢複自行排尿

自然分娩的媽媽,分娩後8~12小時可自行如廁排尿,少數媽媽由於膀胱長期受壓及會陰部疼痛反射導致排尿困難。如果媽媽8小時以上仍不能自然排尿,應進行導尿。進行剖宮產的媽媽導尿管一般在術後24~48小時後拔掉,導尿管拔掉後,應盡量自行排尿。

注意會陰衛生

產後24小時內若感到會陰部或肛門有下墜的不適感、疼痛感,應請醫生診治,以防感染和血腫發生。在生活中注意會陰部衛生,分娩後每日分兩次用藥液清洗,使用無菌衛生巾當會陰墊,並及時更換。

盡早開奶

喂奶的頻率

分娩30分鍾後就可以讓寶寶吮吸乳頭,哺乳時間以5~10分鍾為宜。產後第一天可以每1~3小時哺乳1次。媽媽也不一定必須嚴格遵守,還可以根據寶寶的需求以及媽媽感到奶脹的情況來自行掌握哺乳的時間和頻率。

喂奶的姿勢

分娩30分鍾後就可以讓寶寶吮吸乳頭,這樣可以盡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進乳汁分泌,有利於子宮收縮。產後第一天,媽媽身體虛弱、傷口疼痛,可選用側臥位哺乳。

分娩後怎麼吃

即使是平時健康的女性,在分娩後也會消耗大量精力和體力,因此產後要及時調理飲食,加強營養是分娩後的第一要事。

適當運動,恢複體力

順產的媽媽,在產後6~12個小時就可以起床進行輕微活動,恢複體力了。而做剖宮產和會陰側切術的媽媽,下床時間就要延長了。新媽媽進行輕微的活動,多翻身,促進腸蠕動功能恢複和子宮複位,盡早排氣,消除腹脹,還可避免術後腸粘連及血栓性靜脈炎。下麵介紹一套24小時內的保健運動,以幫助新媽媽盡早恢複體力。

頸部運動

仰臥,雙手放於腦後,肩著地,隻是頸部向上彎曲。複原,頸部向右轉,然後再向左轉。

手指屈伸運動

從拇指開始,依次握起,然後再從小指依次展開。堅持雙手展開、握起,展開、握起,反複進行,恢複手指的靈活性。

新生兒的應急處理

剛娩出的新生兒必須進行檢查和處置,首先接受醫護人員的快速檢查,根據新生兒的身體狀況,再進行適當處置。決定是否從產房轉到媽媽的身邊。

吸出寶寶嘴和鼻子裏的異物

新生兒的肺部在經過產道時受到壓迫,這時母體內積存的異物持續進入新生兒的口腔和鼻腔,因此,寶寶一出生就要將口腔和鼻腔內部的羊水吸出來,清理新生兒喉嚨和支氣管內的異物,新生兒開始正常呼吸。

剪短臍帶

將出生時剪長的臍帶重新剪短為3~4厘米長,然後用塑料夾子夾住臍帶的末端。

洗澡、點眼

應急處置後,要給新生兒洗澡,洗淨身上的血跡。如果媽媽的產道中有細菌感染,有可能也會傳染給新生兒。作為預防措施,對於剛出生的新生兒,要進行點眼。

戴銘牌

新生兒的銘牌上寫有媽媽姓名、出生時間、身高、體重,確定寶寶的身份。

留腳印

腳印是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印記,給寶寶留好腳印很有紀念意義。新生兒在接受最基本的應急處置後,還需接受幾項檢查,確定新生兒的健康狀況。

新生兒健康檢查

測量

胎兒的頭部在通過產道時受到壓迫,形狀有可能發生一定的變化,過一段時間一般都能恢複原狀,因此要測量新生兒的頭圍。同樣,測量新生兒身高和體重也必不可少。

檢查髒器

使用聽診器檢查心髒和肺部,觀察新生兒的呼吸頻率和呼吸方法。然後在產後1分鍾和5分鍾分別對新生兒進行阿普伽檢查,檢查肺、心髒及血液,全麵確認新生兒的整體健康狀況。

疫苗接種

新生兒一出生就要接種疫苗,預防感染。在出生24小時內注射的是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以後也要定期預約打疫苗,確保寶寶健康成長。

感受新生命的奇跡

寶寶出生後開始自己呼吸,自己攝取營養,作為一個個體獨立存在,維持自己的生命。關注寶寶第一次的努力吧,這就是生命的奇跡。

第一次哺乳

新生兒具有非凡的尋覓乳頭的能力。新生兒可以把他手中的液體的氣味和媽媽乳頭的氣味聯係在一起,準確地找到媽媽的乳頭。所以出生後30分鍾內對寶寶成功地哺乳是至關重要的。

第一次排便

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後12小時之內排出胎便。胎便的顏色為深綠色,呈黏糊狀,無臭味,是由腸黏膜脫落上皮細胞、羊水及消化液組成的。如果新生兒在24小時內沒有排便,就要請醫生檢查,看是否為新生兒肛門閉鎖。一般胎便在2~3天內排完。

第一次排尿

新生兒出生後第一天就會排尿。不過由於新生兒體內缺少水分,腎髒發育也不完善,所以,尿一般比較少。但如果新生兒在48小時內還沒有排尿,則應該請醫生檢查。

月子裏輕鬆起居

新媽媽身體出現的變化

寶寶出生之後,媽媽身體的各個器官也有了一定的變化,同時會出現一些臨床疾病,比如疲勞、出汗增多、陰道排出大量的分泌物,同時伴有便秘、排泄異常等。此時,媽媽要接受自己產後身體的變化。

產後惡露

子宮組織破裂脫落時排出的分泌物被稱為惡露,和日常生活中的月經非常相似,這種現象會在產後持續2~4周。因為在產後的一段時間內很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一定要留意自己身體出現的各種變化。如果出血量較大,停止後又出血,惡露氣味不好、身體發熱,這些很可能是陰道感染的跡象,所以要及時向醫生、護士或有過分娩經驗的人詢問。

腰腿痛

許多新媽媽在分娩後或多或少地都會感到腰腿酸痛。這是由於娩的時候,媽媽多采用仰臥位,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產床上,並且能自由活動,伴隨分娩時消耗掉大量的體能和熱量,腰部和腿部的痛感會加劇。所以新媽媽在產後感到腰腿酸痛一般屬於生理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