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店情報誌(1 / 1)

第五屆林語堂藝文講座活動

第五屆周末林語堂藝文講座“品味生活·發現快樂”於4月24日在台北林語堂故居展開,承襲了大師的生活智慧與哲學,延請名師,融合古與今,東方與西方,經典和趣味,以幸福城市生活為主題,從人文、手作藝術、音樂、飲食、旅行、電影與自然環境等美學形式提供分享,帶領大家發掘讓身心靈快樂的生活良方,且以各種麵向精心規劃出十堂藝文講座。希望能從文學及藝術中,建立一種優雅從容的生活美學。

活動場次:

04/24 許悔之:一個文藝中年的生活想法

05/01 洪蘭:大腦與情緒的關係

05/08 鍾適芳:種下一棵音樂樹

05/15 吳明益:地圖上的空白處:城市與自然美學

05/22 邱一新:人生的壯旅:丐幫旅行家的旅行存折

05/29 塗翔文:電影解讀的豐沛樂趣:從生活到理論

06/05 吳恩文:動手做美食,快樂過生活

06/12 田玲玲:怡然自得過生活

06/19 邱雨玟:色彩魔法師的手染世界

06/26 夏夏:詩演:夏夏

午後淺談:性善?性惡?

時間:5月22日(周六)下午3:00~5:00

地點:香港序言書室

主講人:李達寧

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就有人性論的問題。究竟人性是善是惡?被視為性善論祖師的孟子是傻子還是天真?還是另有所指?倡言性惡的荀子是否更加明智?認為性無善惡的告子是否更客觀理性?這種類似的問題是否真有意義?是次午後淺談將會為讀者介紹人性論中的不同見解,探討各種人性論的哲學意涵,進而考慮它們對社會及政治思想方麵的影響。

轉基因、食品安全及其他

時間:5月22日(周六)下午2:30~4:30

地點:北京時尚廊

主講人:方舟子(新語絲網站創辦人)

土摩托(《三聯生活周刊》特約撰稿人)

中國人對飲食有很多的禁忌和迷信,大多數人隻會盲從,缺乏科學常識,可謂“偏見源於無知”。本講座特別邀請兩位讀生物學出身的科普作家來為讀者析疑解惑,告訴你食品科學的真相。

未完的旅程

《波西米亞六年》攝影文集分享會

時間:5月8日(周六)晚上7:30~9:00

地點:永和小小書房

主講人:張雍(旅歐攝影師,作者)

六年的紀錄,兩本攝影文集不能稱之為“完整”,因為每次在分享現場,張雍總是會帶來這些故事裏的故事,每張相片也都意味著,有更多的相片在這個挑選的曆程裏被舍棄、擱置或等待下一個出場的契機。張雍第四次在小小的分享會,衷心期盼這可以成為小小每一年的“傳統”之一。

未來的城市,你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時間:5月17日(周一)晚上7:00~9:30

地點:北京雨楓·崇文館

主講人:王軍(新華社高級記者)

王非(現代傳播資深汽車編輯)

你是不是也覺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13號線和2號線的換乘?

你是不是也常常45°仰望天空,覺得天沒以前藍、空氣沒以前新鮮?

你是不是也擔心自己將來會生不起病,孩子會上不起學?

你是不是也鍋居在幾平米的小屋感歎著自己的那點薪水永遠跑不過房價?

……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跟一個未來的城市有關,在這次分享活動中,王軍和王非將會從城市交通、商業服務、市政設施、綠色空間、城市住房、公共衛生等方麵就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創造可持續的人居模式進行討論。

搜集·詮釋·試驗

一本Interview Book的設計與生成

時間:5月29日 (周六)下午3:00~4:30

地點:香港油麻地kubrick

主講人:胡卓斌(《必要的靜默》書籍設計師)

羅展鳳 (《必要的靜默》著者 )

作為一本有關世界電影音樂家的訪談著作,書籍設計上可以如何展示?一本圍繞著抽象電影語言──電影音樂的“作者論”著作,當中層次複雜多變,設計師可以怎樣為書本內容注入適當的視覺元素?甚至加入亮點?什麼又是設計上的節奏感?電影感?這裏會告訴你,當設計師取得一本書的內容,他可以怎樣開始他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