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實績分析(1 / 1)

企業家應該學會從政府高級官員的角度出發,來研究國家政策,並要比較某一特定曆史時期內幾個國家的國策,又能縱觀一個國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國策。這是企業家了解國情的前提。他們應該高屋建瓴,以戰略家的眼光來進行分析。

經濟實績是一個國家的政策能否有效的最有力的證明。經濟實績的內容有國民生產總值、人均生產值、就業率、失業率、生產能力利用率、生產率、通貨膨脹率、國際收支、外彙儲備、工業生產指數、國家預算、債券利率和銀行利率等等。若將一個國家過去的和現在的經濟成就、兩個國家同一時期的經濟實績相比較,得出的結論將會是很有啟發性的。

一個國家的經濟實績受到環境和曆史因素的影響和製約。自然資源、人口分布、年齡結構、社會結構、意識形態、政府體製、消費者心理、工商金融組織、勞動力素質、文化水平、教育程度、工業化程度、城市化進程等都是重要的內在因素。與他國的政治結盟、貿易協定、國際經濟組織、貨幣彙兌比率、相對的實力地位等又是重要的外在因素。這些內外在的環境因素無時無刻不製約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績。另外有些曆史因素對國家經濟實績也有重大影響,例如中國現在有相當多出口商品是通過香港轉口,而1997年香港回歸後,肯定會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有所影響。

然而,對一個國家經濟實績發生最大作用的則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是政府政策製定者的經濟與非經濟的目標。每個國家無不希望提高經濟增長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穩定物價,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其關鍵就是這個國家製定怎樣的經濟建設計劃,采取什麼樣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貿易政策來實現這些目標。政治上是追求民主還是獨裁?發展經濟是通過市場調節還是靠行政命令?對外是開放交流還是閉關自守?一個政府的官樣文章可能與其實際行動背道而馳。

此外,國家政策製定者本身的素質,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