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十六章第30節 金玉良言199踏踏實實,不要好高騖遠
看準眼前的路,踏踏實實地走下去,很快就會到達終點。
——蒲柏
約瑟夫就是這樣一個人。大學畢業時,他決定在紐約紮根並做出一番事業來。他的專業是建
築設計,本來畢業時是和一家著名的建築設計院簽上工作意向的,但由於那家設計院在外地
,約瑟夫未經考慮就決定不去。如果去了,他會受到係統的專業訓練和鍛煉,並將一直沿著
建築設計的路子走下去。可是一想到會幾十年在一個不變的環境裏工作,或許永遠沒有出頭
之日,這點讓約瑟夫徹底斷了去那裏工作的念頭。
他在紐約找了幾家建築公司,大公司不要沒有經驗的剛出校門的學生,小公司約瑟夫又看不
上,無奈隻好轉行,到一家貿易公司做市場。一段時間後,由於業績得不到提高,身心疲憊
的約瑟夫對工作產生了厭倦情緒。但心高氣傲的他覺得如果自己單幹肯定會更好,於是他聯
係了幾個朋友一起做建材生意。本以為自己是“專業人士”,做建材生意有優勢,可是建築
設計與建材銷售畢竟是兩碼事。不到一年,生意虧本了,朋友們也因利益關係鬧得不歡而散
。
無奈之下的約瑟夫隻好再換工作,掙錢還債。由於對工作環境不滿意,幾年下來,他又先後
換了幾次工作,約瑟夫對前途徹底失去了信心。現在專業知識已忘得差不多了,由於沒有實
踐經驗,再想做幾乎是不可能了。約瑟夫雖然工作經驗豐富,跨了好幾個行業,可是沒有一
段經曆能稱得上成功……現實的殘酷使約瑟夫陷入很尷尬的境地,這是他當初無論如何也沒
想到的。
約瑟大的經曆至少向你證明了這樣一條道理:好高騖遠的結果是離目標越來越遠。
中國有一句名言,叫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此不疲。”興趣和愛好
是人生奮鬥的強大動力之一,在它的帶動下,一個人會以苦為樂,會激發起熱情和幹勁,讓
智慧的光芒閃現!
因此,當你為自己選擇目標時,應盡可能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揚長避短,樂此不
疲,就能使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取得驕人的成績。
成功,想賺錢是件好事,但不能把賺錢當作惟一的追求,當作惟一的目標,隻有選擇自己感
興趣的職業並獲得成功才是最大的幸福。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誰把賺錢當作目標而後真正成
功的。相反,隻有那些追求事業成功的人才真正賺到錢了,財富永遠是事業的載體。
國外有所知名大學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們對1960年到1980畢業的1 500位商學院學生進行研究。
這些畢業生被分成兩組,第一組是一群想先賺到錢,然後才去做真正想做的事的人。第二組
則是一群先追求他們真正的興趣,認為以後財源自然會湧現的人。
1 500名接受調查的學生,想先賺到錢的第一組占83%,有1 245人。甘冒風險追求個人興趣
的第二組占17%,有255人。經過二十年後,兩組共產生了101名百萬富翁,其隻有1人屬於
第一組,有100人屬於第二組!
研究報告的撰寫人布洛尼克在結論中說:“絕大多數致富的人都感謝工作使他們發現了深刻
的專注,他們的‘幸運’來自他們對所喜愛領域的無意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