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家裏,不用親自去排隊賣糧,給的價格還比糧食廠給的都高,石廟村到白銀村的糧農們,都主動上門去找楊秋賣糧。
楊秋的生意越做越紅火,他每忙得幾乎顧不得吃飯。
年前這兩個月,楊秋勢不可擋,賺了一大筆錢。
來到年根了,糧食廠關了褲了。
楊秋給楊冬和剛子,每人一千塊錢,給他們放了個年假,來年初八以後上班兒。
楊冬和剛子二人接過這一遝錢,驚掉了下巴。
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倆月沒到,淨賺了一千塊。
這幾乎是農民辛苦一年才能賺到的收入啊!
1989年的最後一,印象裏這是下了雪的。
楊家人照例在長兄楊春家一起跨年。
楊家是個大家庭,大人孩子,齊聚一堂,張燈結彩,熱鬧非常。
楊冬領著眾多孩子們,跑到院子裏放過了鞭炮後,眾人圍坐在一張大炕桌前,吃菜的吃菜,喝酒的喝酒。
孩子們輪流唱起了歌兒,兩個多月的八郎也眨巴著自己的那雙大黑眸子,癡癡地望著哥哥姐姐們放聲高歌。
多好的年啊,最後一個團圓年。
…………
糧販子這個行當,一年忙仨月。
年前倆月,年後一個月。
楊秋膽大心細,眼光卓絕,這三個月,把自己區域的好糧,收了個精光,大賺了一筆。
轉眼間來到了1990年公曆四月份。
四月份的東北,楊柳抽枝,江河開化,母雞開始下蛋了。
“開河的魚,蛋的雞。”
是東北人口口相傳的美味。
開春兒後,楊秋已經無糧可收,他已完全戒了賭,終日在家陪著老婆孩子。
…………
這一,楊秋永遠不會忘記。
四月二十號。
農曆三月二十五日。
穀雨……
明便是曉芳的生日了,楊秋招呼了楊家人,約好明來自己家給曉芳過生日。
待來到大哥楊春家的時候,見大哥正在倉庫裏往外倒騰著什麼。
走到近前之時,楊秋隻見楊春正站在院子裏,右手提著一個黑色的細長布兜,左手倒拿著雞毛撣子,眯縫著眼,用撣子背在那布兜上來回敲著。
無數飛塵從布兜中鑽了出來,借著雞毛撣子扇出來的風,在空氣中肆意飛舞旋轉著。
“咳咳咳……秋子來了,快離遠點兒,灰太大了。”
楊春沒等楊秋走到近前,連忙提醒道。
“哦,大哥,你弟妹明過生日,下午去我家聚聚,一起吃個下午飯吧。”
楊秋停下了腳步,笑著道。
“哦,好啊,正好帶兩條魚去燉了,這時令的魚兒正肥,好吃著呢!”
楊春被飛塵包裹著,向後方側著臉,道。
“啊,大哥……你這是要去釣魚嗎?”
楊秋恍然大悟,這黑兜子他很眼熟,這會兒才想起來,這是大哥釣魚的“裝備”。
楊春是個釣魚能手,每年開春兒,他都會近乎瘋狂地去水庫邊釣魚。
哪怕是開犁種地之時,他也時常會白種地,夜晚釣魚。
他總能釣上來很多魚,然後大清早地,拿到吉盛鎮叫賣。
“嗯,傍下午再去,釣一宿!”
楊春把黑兜子放到地上,蹲下身,開始往兜子中裝釣魚用的工具。
楊秋突然來了興致,反正在家也是待著,莫不如出去轉轉了。
“大哥,我跟你一起去,咱倆做個伴兒。”
楊秋道。
楊春微一遲疑,道:
“去啥去,後半夜老冷了,遭罪啊……”
“沒事兒,在家沒意思,晚上我多穿點兒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