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孩看成是一個自立的人,使其能自行決定自己的行動,並且實行自己的決定,這種培養積極個性的方法,很值得我們將之引入家庭教育之中。
孩子雖然還小,但總有一天他要走向社會。現在不培養他自我判斷,自主決定的能力,什麼事情都可由家長完滿解決,但一旦孩子離開父母,沒有人為他做這一切,而他自己又沒有這種能力怎麼辦?他那時該去依靠誰呢?
從前歐洲某王國的年幼王子,在父王去世後登上王位,由於父王之死太過突然,所以王子對於統治國家的策略根本茫然不知,有不少臣子都提議將政務交給大臣代理,但是輔佐王室多年的大臣卻拒絕這個提案,他將所有複雜的國事都準備了許多答案,但卻把最後的決定權交給王子。
這個賢明的大臣,為王子準備幾個不管采用哪一個都不會有大錯的答案,然後把決定權委之於他,乃是要年幼的王子能早日自覺到治國的責任,以及培養他的決定能力,這是其他臣子不能了解的帝王教育。
這個故事對我們的家庭教育有什麼啟發作用呢?作為父母又應該從中悟出些什麼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像故事中的那位大臣一樣,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決定,父親自己隻提出參考意見,即不要讓孩子一味地跟從父母的決定,應讓孩子用自己的意誌取舍或選擇事物,令其有自我決定的機會,並在決定事物的過程中,培養出肩負責任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另外,獨立性與自律性,也可從中培養。
從小培養孩子自立意識的教育理念,較為盛行的是英美兩國的開放學校。這種開放學校設立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在開放學校,學生們會自行規劃出讀書的計劃,然後照著自己的計劃讀書,這種方法在歐美國家來說,隻是一種學習的基本類型而已。不過,它卻含有徹底尊重兒童自我意誌的精神。
不過,在實施對孩子進行自主教育訓練的過程中,也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等客觀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比如,對於會影響孩子前途或一家經濟的事情,當然不能全麵交給未成熟的孩子來決定。在麵臨重大事件時,最好讓孩子本身有參與的感覺,有時也可預備好幾個錯誤甚微的答案,然後把最後的決定權委之於孩子。
曾有一個朋友在購買轎車之前,把幾個有關價格方麵的條件告訴孩子們,然後叫孩子們從中選擇適合他們家庭的牌子與車型,結果這些身負重任的孩子們,立即展開收集資料的行動,幾場爭議後終於產生結論。
這個將決定權交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到底會帶來何種好處呢?他的孩子們對該輛轎車的細節比誰都清楚,雖然他們的年齡尚未到達可以開車的年齡。另外,在洗車方麵,孩子們更是自動訂出計劃,決定輪流做這個差事,這樣的發展連父親都感到驚奇不已。
因此說,讓孩子自行決定事物,可培養真正的積極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