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渡國既沒有野心,又很有自知之明,從與大周當了鄰居的那天起就對大周表達了臣服之意,願意成為大周的附庸國,每年進獻歲貢;而想到東渡國特有的地理環境,大周也不願意亡故戰士性命強行對東渡國用兵,這樣一來,大周和東渡歡歡喜喜的結下盟約,當起了模範鄰居,相互有什麼大事都會有商有量的進行。
而東渡國自稱臣之日起,自動把“帝”改成了“王”,想要冊立的兒子,都會提前對周朝進表,得到周朝的準許後才將其冊立為“世子”,甚至為了表達東渡國的誠意,世子被封之後,都會主動進入大周的國子監學習大周的文化禮儀,甘願接受聖人的教誨。
征和帝的萬壽節,在長安旅居已有三年的東渡世子自然也帶著豐厚的禮物出席了,他雖然在京中有專門賜下的宅院以供生活之用,但能夠見到征和帝的次數並不多,每次出席的也都是正要場合,麵對的一直是征和帝龍威甚重的模樣,驟然被征和帝春風化雨的笑看一眼,吃驚得連話都不會說了。
東渡使臣趕緊推著世子上前,恭敬的替世子開口:“陛下萬福!小臣三十載未見陛下,陛下身體康健不減當年,仍是威震四海的雄師!”
東渡國最凶猛的野獸是雄師,國內也將雄師看作是力量和男性能力的化身,使臣出口的誇讚已不能更高。
大周和東渡往來繁多,征和帝對東渡的文化也有些了解,聞言一手攬著鍾愛的劉貴妃,一手牽著女兒如意上前,與東渡使臣敘舊:“沒想到南大王做這次使臣來我大周了,你看著身板也很硬是啊!一會可要留下跟朕多喝幾杯——今夜不醉不歸!”
“陛下邀約,小臣不敢推讓,隻是陛下可別再被小臣喝道桌子底下去,這一次可不是沒人敢管陛下貪杯啦,哈哈哈!”南大王拍著鼓鼓的肚子朗聲大笑,對自己千杯不醉的本領很是得意。
早年年紀尚輕的時候,出使大周的使臣隊伍裏總有南大王的名字。征和帝自然要對事事熨帖的東渡,沒想到宴會上被南大王下了臉,淨喝不過他。征和帝也年輕不服輸過,他本就酒量驚人,非要跟南大王在酒量上一爭長短,可沒想到南大王此生拚酒未逢敗績,也不肯裝作不勝酒力的樣子,因此,征和帝硬生生在南大王麵前栽了跟頭,拚酒喝到最後抱著酒壇子醉死到了禦案底下。從此之後,征和帝每逢南大王前來大周朝見,都要設宴與他同飲一番。
可惜征和帝老了,南大王也不再年輕,東渡國君是南大王的堂弟,害怕他過飲傷身,四五年前已經不再讓南大王進入使臣的隊伍,如今恰逢征和帝大辦萬壽節,東渡國君害怕其他人帶領使團出席顯得態度不夠莊重,才又托了南大王前來。
征和帝順著南大王的視線看向劉貴妃,用力攬緊劉貴妃圓潤的肩膀,滿臉得意的向南大王炫耀:“朕左擁佳人,右抱嬌兒,為了她們也得好好養生,當然是要怕的。你這是嫉妒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