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九龍杯(2 / 2)

在曆史上,九龍杯是帝王的專用品,是在宴席上用作酒杯和茶杯,可以助酒興,增加活躍氣氛,給向臣子顯示帝王榮耀的器具。另外,它是一種具有欣賞和收藏價值的特殊工藝品。

程飛虎道:“我也聽這是清朝某位皇帝仿製朱元璋的九龍杯而來的,一樣價值連城。”

周遊:“朱元璋的九龍杯全名叫九龍公道杯。”

程飛虎納悶著問道:“怎麼杯子也跟公道拉扯上關係了?”

周遊得意地解釋道:“九龍杯的典故有明確的流傳,稍微找一下就能挖掘出來,我也不在這方麵浪費時間了。”

頓了一下,周遊就開始講故事:“朱元璋得到九龍杯後,便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在一次宴會上,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禦酒添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篩得淺淺的。結果事與願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點酒未喝,禦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禦酒。皇帝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隻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九龍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九龍公道杯的典故告訴了人們辦事必須講求公道,為人不可貪得無厭。”

“原來還有這樣的故事。”

程飛虎聽得不住點頭,道:“以前總是聽九龍杯的諸多故事,比如6 年代初期我們的周總理將被偷的九龍杯巧妙拿回來的故事,比如電影裏所講的九龍杯關係到一個神秘寶藏的故事,原來在真實世界裏還有這麼多的曆史背景。難怪連仿製品也價值兩千多萬,難怪連和家也把仿製品引為至寶。”

程飛虎隨後問道:“既然是拍賣,自然是價高者得。怎麼樣,遊是否有興致將它拿下來,充實自己的博物館呢?”

周遊卻回道:“如果是真的,我或許還會出手;哪怕是後來康熙皇帝命人特製的九龍玉杯,我也會毅然出手。可是眼前這隻是仿製品,那我就沒多大的興致了,畢竟明遠博物館並不缺鎮館之寶。”

程飛虎想想也是,也就沒繼續。

周遊卻感歎道:“和家倒是氣魄,隨意一個慈善晚宴就出這樣的氣力,若是每年多來幾次,和家能承受得住才是怪事”

程飛虎:“這一次關鍵是霍家,換做是其他人,和家能拿出百萬的東西就算是給麵子的了。最關鍵的是,這個慈善晚宴的組織者裏有和家的一份,他們能確保自己所得到的慈善資金能用在最實際處,所以他們才會如此的慷慨。”

“原來如此。”

周遊繼續點頭。

而此時仿製的九龍杯也以將近三千萬的離譜高價成功拍了出去,引得全場的熱烈掌聲。當然的,周遊和程飛虎也都給予了掌聲,畢竟大家的價格越高,受益的人就越多,越實際。

“請大家看第二件拍賣品。”

著名節目主持人以煽情的語調渲染道:“諸位尊敬的慈善家,下邊這件藝術品是由米家提供的,它不僅代表著米家的一片心意,也隱藏著一個極端感人的故事。”

大家的心神不僅被吸引了過去。

著名節目主持人講起故事來:“在百年前的某一,一群不願當帝國奴隸的有誌之士在國外的華僑手裏募集到一筆雄厚的救國資金,準備帶回國投資實業,以經濟救國。可當時的社會過於黑暗,他們很多的投資不是被官員貪汙,就是被軍閥巧取豪奪,數年下來,居然無一成事,最後那筆救國資金隻剩一隻因過於昂貴而賣不出去的玉璽而已。”

到這裏,著名節目主持人居然吟嗚了起來。

大家也被氣氛所感染。

著名節目主持人又道:“饒是如此,最後的玉璽也被一位反動軍閥看上了,打算搶奪。為了保護最後的一絲希望,這群愛國誌士奮起反抗,在犧牲剩最後一人之時最終成功逃到了港島,秘密賣給一位愛國富商。而這位愛國富商在臨終之前,將這隻玉璽還給了最後那位愛國誌士的子孫。”

嘩!

全場一片嘩然。

在場不少人都知道米家的曆史不短,不想竟然有如此艱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