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牙體解剖的一般概念

①牙的組成、分類及功能;②牙位記錄及牙的萌出;③牙體解剖的應用術語。

二、牙體外形

①恒牙的外形;②乳牙的外形;③乳牙與恒牙的區別。

三、髓腔形態

①髓腔的解剖標誌;②髓腔的增齡性變化;③恒牙髓腔的解剖特點;④乳牙髓腔的解剖特。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牙體解剖的一般概念

1.牙的組成、分類及功能

(1)牙的組成

如從外部觀察,牙體是由三部分組成的:①牙冠:指牙體外層由牙釉質覆蓋的部分;②牙根:指牙體外層由牙骨質覆蓋的部分;③牙頸:指牙冠與牙根交界處的弧形曲線。

從縱剖麵觀察,牙體的組織包括:

①牙釉質。構成牙冠表層高度鈣化的硬組織。

②牙骨質。構成牙根表層的硬組織。

③牙本質。是構成牙體的主要物質,位於牙釉質和牙骨質內層,其中央有一空腔,稱之為髓腔。

④牙髓。是充滿髓腔中的結締組織,含有血管、神經和淋巴。

(2)牙的分類

①根據牙的形態和功能分類。切牙:臨麵觀牙冠呈楔形,頸部厚而切緣薄,功能是切割食物。尖牙:在切緣上形成牙尖,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前磨牙:牙冠呈立方體一般有兩個牙尖,主要是協助尖牙和磨牙行使功能。磨牙:牙冠大,有4~5個牙尖,結構比較複雜,功能是搗碎、研磨食物。

②根據牙在口腔內存在的時間分類。乳牙:出生6~8個月開始陸續萌出,到兩歲半左右全部萌出,共20個。自6~7歲起乳牙逐漸脫落,被恒牙所代替。恒牙:一般在6歲左右開始萌出,逐步代替乳牙,成人一般有恒牙28~32個。

③根據牙在口腔內的位置分類。前牙:位於牙弓的前部包括切牙和尖牙。後牙:位於牙弓的後部,包括前磨牙和磨牙。

(3)牙的功能

咀嚼、發音、語言和保持麵部正常外形。

2.牙位記錄及牙的萌出

(1)臨床牙位記錄方法

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是以“+”符號將牙弓分為上下、左右四區。每區以阿拉伯數字1~8分別依次代表中切牙至第三磨牙;以羅馬數字I~V或英語字母分別依次代表每區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

(2)牙的萌出

①牙齒萌出的順序。

乳牙萌出的順序:乳中切牙、乳側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恒牙萌出的順序:第一磨牙、中切牙、側切牙、下領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上領尖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上述為乳、恒牙正常萌出的大致順序,不同個體可能有差異。

②牙齒萌出的生理特點。

時間與順序:在一定時間內,按一定的順序先後萌出;左右一起出:中線左右同頜的同名牙幾乎同時萌出;下頜早於上領:下頌牙的萌出要比上頌牙的同名牙早;女性早於男性:同齡人中女性牙的萌出要早於男性。

最早萌出的乳牙:下頜乳中切牙;最晚萌出的乳牙:上頌第二乳磨牙;最早萌出的恒牙為:下頌第一磨牙;最晚萌出的恒牙:上頌第三磨牙;如果第三磨牙牙胚先天缺失,則最晚萌出的恒牙即為上頌第二磨牙。

③牙齒萌出的平均年齡。

乳牙萌出年齡:乳牙胚在胚胎2個月時即已發生,5~6個月鈣化,新生嬰兒的頜骨內已有20個乳牙胚。萌出年齡約為(以月為單位):下領乳中切牙:6~8個月;上領乳中切牙:7~8個月;下頜乳側切牙:8~10個月;上領側切牙:9~10個月;下頜第一乳磨牙:12~16個月;上頌第一乳磨牙:16~20個月;下領乳尖牙:16~20個月;上頜乳尖牙:18~20個月;下頜第二乳磨牙約;20~30個月;上頌第二乳磨牙:24~32個月。

恒牙的萌出年齡:第一恒磨牙在胚胎4個月即已發生,是恒牙中發育最早的牙。恒切牙及尖牙的牙胚在5~6個月發生,前磨牙的牙胚,在胚胎10個月發生。新生嬰兒第一恒磨牙胚已鈣化,3~4個月切牙胚已鈣化,16~18個月第一前磨牙胚鈣化,20~24個月第二前磨牙胚鈣化,在5歲之前,尖牙胚及第二恒磨牙胚都已鈣化,第三恒磨牙胚發生。各恒牙萌出的年齡約為(以年為單位):上頜第一恒磨牙:6~7歲;下頜第一恒磨牙:6~7歲;上頜中切牙:7~8歲;下頜中切牙:6~7歲;上領側切牙:8~9歲;下頌側切牙:7~8歲;下頜尖牙:9~10歲;上頜第一前磨牙:10~11歲、,下領第一前磨牙:10~12歲;上領第二前磨牙:10~12歲;下頜第二前磨牙:11~12歲;上頌尖牙:11~12歲;上頜第二磨牙:12~13歲;下領第二磨牙:11~13歲;第三磨牙:17~2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