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時代虛假信息影響更大(1 / 1)

見地

作者:

在互聯網時代,虛假新聞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範圍擴大,造成的影響更廣泛,後果更嚴重。因此,當看到博友發一則看似很有價值的消息時,不要急著將其轉發出去,詢問一下專業人士才是明智之舉。

——本報記者 霍光

類似“金庸先生去世”這樣的假新聞也許會在短時間內讓人們相信,但隻要當事人出麵澄清,謠言就能很快被破除。而包含部分真實信息的虛假新聞通過互聯網廣泛傳播,造成的後果則可能更嚴重,影響更廣、更長久。

2009年,血管外科醫生保羅·讚博尼發現了一種新的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方法。由於它缺乏實踐,醫學界認為這種療法應當接受更嚴格的驗證。但是,在讚博尼的研究結果被《血管外科雜誌》刊登之前,就有消息靈通人士將其發布在一個網絡社區上。於是,接下來的一年,在眾多聽說這一消息的患者的強烈要求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市以及意大利和波蘭等國的醫院開始提供這種療法。

也許這種療法最終會被證明是有效且沒有副作用的,不會產生嚴重的後果,但另一些事情的結局就沒有那麼美好了。例如,汶川地震後,一則消息稱地震前有大批青蛙“上街遊行”,該消息迅速在互聯網上傳播開來,使人們認為青蛙“上街遊行”和地震之間有著連帶關係。但事實是,2002年以來,全國不同地方幾乎每年都有青蛙“上街遊行”的新聞,而這些地方並沒有隨後發生地震。

另一則消息是,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召開前,美國的幾位眾議院議員曾公開表示對氣候變化的預測持懷疑態度,這種懷疑論調通過互聯網廣泛傳播,使全球減少碳排放的前景蒙上了陰影。

以上列舉的幾則消息都包含部分真實信息,但整體上看卻是片麵的,得出的結論也是錯誤的,而缺乏專業知識的大眾卻很容易被這類消息所誤導。互聯網的快速傳播能力讓這類消息迅速傳遍全球,誤導了更多人,並造成不良甚至嚴重後果。

過去,一則假消息也許會在某一地區傳播開來,但不會輕易地傳遍全球。廣播電台、電視台和報紙社對消息反複查證,履行把關者的責任。如今,通過社交網站、微博和博客等途徑,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獲取的信息發送出去,無需鑒別真偽,各種消息很容易快速傳遍全球。如果虛假、片麵的消息恰好與人們的健康、社會的穩定或科學的發展相關,那後果就難以想象了。

在鑒別信息真偽方麵,維基百科的做法非常明智:它刊登的詞條雖然由網友補充完善,但發布之前均通過了網站的嚴謹考證。因此網站刊登的信息可信度很高。

問題是,在社交網站和微博等傳播力更強的載體上,信息的驗證非常困難。我們無法要求每則涉及到科學的微博都有科學家出麵作證。因此,當看到博友發表看似很有價值的消息時,不要急著將其轉發出去,詢問一下專業人士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