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國王、宰相與元老(下)(2 / 2)

相比於國王的宮廷,元老院更像是另外一個世界。

元老院脫胎於泰拉帝國滅亡之後巴克斯的篡位者奧爾登為了平衡各方利益而建立的議會製度,前文就已經說過,巴克斯地大物博,在泰拉平原上——至少在十一世之前,都是整個平原最強大的力量。而這個強大的國家牽扯到的利益交錯不可避免的多到難以想象的地步,設置一千多個元老倒是一個平衡勢力不錯的主意,不過首任國王可沒有想到他這個權宜之計會在幾百年後成為他的子孫最忌憚的存在之一。

大概九世時期,奧爾登家族在元老院的幹涉下差點退出了曆史舞台。

可以說,在一些方麵,元老院的權利和國王的權利同等,甚至超出。

曾經有人說過,如果在一場國王親臨的戰鬥裏,元老院甚至可以調走國王的衛兵,哪怕國王並沒有帶來自己的近衛軍,調走衛兵就是直接將國王置於死地。

據說在十一世時期,那個素來強勢,被近衛軍層層保護的奧爾登陛下這麼容易被一個奴隸砍下腦袋,除了兩麵夾擊的客觀因素,也隱隱約約可以捕捉到元老院的影子——元老院的勢力可見一斑。

所以,在國王的手裏出現東部戰報的同時,一匹快馬已經將它背上的騎手和騎手手裏拿著的文件風塵仆仆的帶到了元老院的首席執政官的麵前。

元老院位於首都城西的舊城,那裏是曾經榮耀的泰拉帝國的中心,現在變成了元老和元老執政官們的中心了。正如首都擁有一個最響亮最與民族的榮耀相等的名字“泰拉”一般,在一些程度上,這裏才算是真正的泰拉城。

在泰拉帝國時代,無數的大道就通過這個元老院所在的位置輻射到這個平原的每個角落。

元老院最主要的建築是一個巨大的方頂宮殿,它原本依托著一個自然的孤山——泰拉人給這座山起了一個非常神聖的名字“泰拉山”,最靈巧的工匠使它變成了一個世界奇跡。那一千多個石階和內部到處都是的寶石、珍珠以及貝殼讓這裏的一切顯得珠光寶氣——這也很好理解,因為在泰拉帝國時期,這個建築就是偉大的皇帝所居住的皇宮。

到了宮殿內部就可以看到——大廳內到處都是石凳,有的上麵鋪著墊子或者皮毛之類,而有的上麵卻是光溜溜的。夏日蘭不分季節的將這樣一個一般人難以理解的地方裝飾的春意盎然,常春藤盤踞在欄杆上麵,這些欄杆從它們的位置和形狀來看,是區別不同身份的元老用的。

有效而巧妙的傳聲係統裝置能夠讓這裏任何一個角落的發言傳遍整個大廳,元老們甚至不用站起就可以將自己的意見納入討論之中。

一千多個元老居住在這裏,他們在更換了十四個國王的幾百年內,始終享受著與國王相等的待遇。不是沒有國王想要將古老而落後的元老製度廢除,九世和十一世就這樣做過,可是一個差點下台,一個則直接失去了生命。況且在這幾百年來,除了元老院所展現出來的這兩個人所共知的能量釋放,誰能保證沒有別的詭異的無頭事件於此有關呢?

斯潘塞首席執政官如同往常一樣,悠然的走進這個擁有古老曆史和莫大的權利的地方。

馬克西馬·斯潘塞已經八十五歲了,算了算,這年是他進入元老院成為元老的第二十五年,成為執政官的第十六年,也是成為首席執政官的第十四年。

歲月在這個老人臉上留下了難以抹去的痕跡,他與所有元老一樣擁有一頭銀白的頭發和長長的胡須。然而他仍然如同年輕人一般精神抖擻,如同他身上那身累贅的禮服一般勇敢的麵對一切。

元老院的座位上坐著一百或者兩百多個穿著長袍、便裝或者禮服的老人。

假設不了解內情,誰也不會把這些看起來行將就木的老人當成巴克斯王國權勢最大的一群人。

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如同往常一樣,斯潘塞在自己的首席位置上宣讀了一天開始的致詞。

然後,他話風一轉,兩隻靈活的眼睛在與會的元老和執政官們的臉上轉了一圈。

“大家都知道,作為始終處於這個位置,而且年紀已經到我們這個程度的人,對於一些本該驚奇的事情都不會再感到大驚小怪,有些時候我們連手指也懶得動上一下。”斯潘塞說,“不過或許在開始一個平常的議題之前,我們需要對邊境發生的一些事情做出一些反應出來,要不然恐怕那些愚蠢的騎士階級和統領他們的小貴族們會認為我們的權威在降低的。”

六十歲以上才能成為元老的規定使得元老們雖然有很多仍然康健有力,但是反應遲鈍的也不在少數。比如說斯潘塞先生所說的這個開場白,敏銳的元老們已經坐直了自己的身軀,準備附耳聆聽,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沒有任何反應——他們認為這仍然是一次無關緊要的過場。

不過,這就已經夠了,因為斯潘塞已經發現與會的那十幾個執政官都在期待著看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