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對呼吸停止的患兒,可按醫囑用尼可刹米、洛貝林等呼吸中樞興奮藥物。

4)健康教育。介紹患兒病情及患兒預後估計,對病重者家長給予同情、關心。

三、急性心力衰竭

1.疾病概要

(1)病因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於多種原因引起心髒的泵功能減退,致使心排出量不能滿足全身循環及組織代謝的需要,機體發生靜脈回流受阻、髒器瘀血、動脈血液灌流不足等變化,出現一係列症狀和體征的臨床綜合征。主要原因是心肌收縮力減弱或心髒負荷過重引起繼發性心肌收縮力下降(先天性心髒病、急性腎炎等)。急性心力衰竭的發生誘因,主要是急性感染、輸液過多、體力活動過度及各種原因造成的心律失常等。

(2)臨床表現

1)症狀、體征。

①循環係統:主要表現心率增快(嬰兒>160次/分,幼兒多140次/分)、心音低鈍及心髒擴大,可出現奔馬律及頸靜脈怒張或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

②呼吸係統: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增快(嬰兒>60次/分,幼兒>40次/分),不能平臥,並有咳嗽、氣促、肺水腫等表現;其他表現:患兒有煩躁不安、多汗、麵色蒼白或發紺、四肢發涼、下肢及身體的下垂部位出現不同程度水腫。肝髒在短期迅速增大1.5cm以上或在肋下3cm以上,同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

2)心理、社會狀況。患兒在原發病心理改變基礎上產生焦慮和恐懼;患兒家長因對本症缺乏知識而產生焦慮不安、沮喪或歉疚,渴望得到健康指導和需要心理支持。

3)輔助檢查。

-X線檢查:心影多呈普遍性擴大,心髒搏動減弱,麻紋理增多,肺野瘀血。

②心電圖檢查:主要可提示心房、心室肥厚及心律變化。

③超聲心動圖檢查-.對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診斷有幫助。

2.護理

(1)常見的護理診斷

1)心排出量減少。與心肌收縮力減弱和心髒負荷加重有關。

2)活動無耐力。與心排出量減少致組織缺氧有關。

3)潛在並發症。強心甙中毒。

(2)護理措施

1)恢複心排出量的護理。

①減輕心髒負荷,將患兒放單間,臥床休息,床頭抬高15°~30°;必要時遵醫囑用鎮靜藥物;輸液速度要慢。

②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精神狀態及尿量等。

③遵醫囑應用強心甙、血管擴張劑及利尿藥物。

2)活動無耐力的護理。

①臥床休息。

②吸氧。

③評估恢複期患兒活動耐量,製定合理的活動計劃。

④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飲食,注意少食多餐。

3)預防強心甙中毒的護理。

①給藥前:靜脈用藥者,準確抽吸藥液,再以10%或25%的葡萄糖液稀釋。注射前先測患兒脈搏或心率,有異常時,及時與醫生聯係,決定是否繼續用藥。

②給藥時,靜脈注射速度要緩慢,並密切觀察患兒脈搏變化。

③給藥後,用藥後1~2h要監測患兒心率和心律。

④用藥期間,須給患兒進食富含鉀的食物,同時應暫停鈣含量高的食物,因鈣對強心甙有協同作用。

4)健康教育。

①介紹本症的原因和誘因、護理要點。

②示範日常生活護理操作。

③心力衰竭緩解後,注意避免患兒發生感染、勞累及情緒激動等,以防心力衰竭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