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其他(3 / 3)

費幼兒政洱常見於2歲以下小兒,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由許多種原因引起的症候群,以廐瀉、嘔吐為主,重者有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由病原微生物直接引起的可稱腸炎,病毒引起的多見於秋冬季,致病性大腸杆苗引起多見於夏季,由於氣候、體質、飲食不當,腸外感染等因素或病因不明而引起者仍稱為嬰幼兒胲洱。近年來山東劉兆金等認為嬰幼兒秋委腹洱0由輪狀病毒引起,強調埔生有較好的療效,用潘生配合3治療小兒壢炎86例。湖南鄧發文等用乳酸菌素治療小兒廢瀉例,有效率卯外,用抗生索組有效率為6,我國治療小兒腸炎用抗生索的現象十分嚴重,應予糾正。

饑餓療法將影響患兒的營養,削弱機體的抗病能力,容易使腹瀉遷延或發生營養不良,應予糾正。

小兒胃穿孔2例報告:

我院於01年收治小兒胃穿孔2例,報告如下:

病情及治療結果:

例1患孩,男,14歲,突然廐痛持續加劇3天,伴惡心、嘔吐,吐後腹痛仍不緩解。出生和成長,體格健康無外傷史,偏食。

查體血壓測不到,表情淡溴,脫水外貌,呼吸急促,心肺正常,抜服,壓癰,反眺痛,肺肝界消失,移動濁音不明顯,腸音聽不清。腹部X線檢查,腩下未見遊離氣體,胃泡消失。擬診為泛發性政膜炎,中毒性休克。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術中見腹腔內大量滲出液。胃內容物及食物殘渣,腸管紅腫粘連成團。進一步檢查,發現胃的幽門竇部有一穿孔,約05父大小,邊緣正齊,質地柔軟。病理證實,潰癉穿孔,行單純全層縫合穿孔,生理鹽水衝洗腹腔,粘連的腸管分離,休克糾正後住院10天出院。

例2患孩,女,12歲。腹服,腹痛,嘔吐24小時。患孩飲食不規律,母親澳瘍病多年。檢查:

發育好,表情痛苦,兩胂呼吸音清晰,心音純律正。全政政膜炎肺肝界消失,腸音聽不到,旗部X線檢查,腯下未見到遊離氣層,腸管少許積氣。臨床診斷為泛發性政膜炎,空腔髒器穿孔,在靜脈複合麻上剖抜探查。進入抜腔後,可見大量淡黃色液體有中藥味。進一步檢查,見胃幽門竇部約黃豆大的穿孔,周邊軟,無硬結病理證實炎性改變。淸創後全層單純縫合,生理鹽水衝腹腔,住院12天出院。

討論:

小兒澳瘙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與成人消化漬瘍相似,但確切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據文獻記載病因與多種因素有關。比如,偏食,飲食不規律,雎用刺激藥物,季節的變化,遺傳等。兒童少年期的胃漬瘍的臨床症狀雖與成人相似,但疼痛與飲食時間關係不及成年人明顯,因此在診斷上較為困難且易誤診。我阮收治的這兩個病例,特別是例1穿孔晚期出現中毒性休克,才得到治療。

小兒的消化進組再生能力旺盛,修複力強,沒有成年人漬瘍病索質,治愈後複發機會少。

關於小兒消化潰癉並發穿孔的處理,國內各大醫院行胃部分切除,療效肯定,我院單純縫合修補穿孔,隨著2年症狀消失。

兒童病毒性肝炎病原學及臨床轉歸至附例臨床分析:

兒童14歲以下病毒性肝炎目前尚厲小兒常見傳染病之一。目前臨床上通過血淸檢測判定病厘的方法很多,但較易開展的項目仍為乙型肝炎五項指標檢測及甲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8從擬:

八細對,簡稱甲肝抗體的檢測,其臨床意主要在於臨床分類,判別預後及流行病學疫情動態分析及指導人群免疫接種,免疫保護等方麵,筆者擬躭兒童病毒性肝炎臨床病原學分類及治療情況作如下分析。

一般資料:

全組共例患兒,男性77例,女性57例。全部病曆均隨機采樣本院傳染科曆年收治的兒童住院患者。分3個年齡組。①2周歲以下②26周歲以下③周歲。收治者均具有肝功能明顯異常及消化道症狀、乏力、肝髒腫大、肝區不適等共同表現,入院時均常規檢查肝功能及乙肝表麵抗原或乙肝五項指標。後者為陰性者均作甲肝抗體檢測,並臨床將病毒性肝炎以外的其他可致肝拫的疾病,和將趴,陰性或5項指標陰性、以及甲肝抗體陰性的病例暫列入非甲非乙型肝炎類討論:

其臨床肝菜單現,以血濤膽紅索定量1幾及以上者列為黃疽型,以賴氏法,下同為界分為兩組。

病原學分奐討論:

本組例兒童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22例,占14甲肝抗體陽性患者88例,占67全組未見乙肝指標與甲肝抗體同時陽性者。按前述標準八尺例,占17,與同組乙型肝炎相比無差異。資料表明,全組甲肝發病率遠較乙肝及為高,2歲以下嬰幼兒病毒性肝炎發病率明顯低於2歲以上兒童,而2歲以上的學齡前兒童與學齡兒童相比,三類病毒性肝炎發病情況無差弁,唯乙肝和尺八肝炎似有隨年齡增長,男童較女童發病率有漸增趨勢。這與成人乙肝及尺8肝炎。

男性較女性發病率為高的情況漸趨吻合。兒童甲肝發病率本組未見性別上的差異。

意甲型肝炎病原心係八型小顆粒病毒,厲腸道病毒72型,具有直接肝細胞毒性,侵襲肝功能,在其中複製,迪成肝功拫害其潛伏期為26周,係三類病毐性肝炎中最短者,甲肝是經消化道感染的典型暘道傳染病之一,而經注射、輸血製品感染途徑不重要。因而可有集體暴發性流行,尤以托兒所、學校等兒童密集場所為多見。此特點與學齡前托兒所及學齡學校兒童發病率顯著高於2歲以下兒童殊為吻合。

乙型肝炎病原皿係型病奉,厲慢病毒類型。由外殼按原係皿八及核心抗原係組成。外殼具抗原性,無致病性,完整病毒及核心則同時亦具致病性。其對肝細胞的拫害則由其相應部分的免疫反應所進成。其中尤以細胞免疫反應較體液免疫更具意。隻感染的結局受宿主因素而不是的數量和毒力的影響這也是乙肝潛代期36個月,較甲肝為長的原因,且有慢性化及病程有遷延趨勢。

肝炎其病原目前公認亦係病毒,其傳播途徑主要為注射汙染及輸血製品。

結論:

兒童病毒性肝炎臨床分型無性別差異,以甲型肝炎發病率顯著高於別型病毒性肝炎。2歲以上兒童病毒性肝炎發病率顯著商於2歲以下兒童,且隨年齡增長乙肝及八肝炎發病率有漸増趨勢。

兒童病毒性肝炎血總膽紅索定量大於1者明顯多於無黃疽型且三類肝炎在這點上無顯著差異但甲肝增高較乙肝及八肝炎顯著。

對乙型肝炎檢測指標陰性的肝炎患兒,不應輕易歸類為甲肝而應作甲肝抗體鑒別。就本組資料來看,所謂八肝炎的發生率與乙肝相近,此類肝炎無論是流行病學意或是預後均不同於甲肝,而類似於乙型肝炎,臨床上實不容忽視。

兒童甲肝肝功能恢複正常平均為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