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蓋瑞·施耐德”活動紀實(1 / 3)

蓋瑞?施耐德”活動紀實

加篇

作者:陳傑

摘要:美國當代著名詩人蓋瑞·施耐德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他與東方古老文化,尤其是佛教禪宗,結下了不解之緣。2012年4月,他來到香港參加“國際詩人在香港”活動,是該活動邀請的第四位國際詩人,為活動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關鍵詞:蓋瑞·施耐德;國際詩人在香港;水麵波紋

“水麵上起波紋

這是銀色的三文魚在下麵遊過不同於

微風漾起的波紋”

摘自施耐德《水麵波紋》

2012年4月,“國際詩人在香港”迎來了其活動開始以來的第四位國際詩人:美國當代著名詩人蓋瑞·施耐德。筆者有幸獲邀全程參與了施耐德在港活動。

“國際詩人在香港”是一個兼具學術性和公益性的大型活動,由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辦,旨在“使學生開拓視野,激勵創造力和想象力,使文學成為香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從2010年秋開始,“國際詩人在香港”活動每年邀請兩位當代著名詩人來港,舉行詩歌朗誦會、專題座談會、公開講座、售書簽名等一係列活動,迄今已有日本詩人穀川俊太郎、美國詩人邁克·帕爾瑪(Michael Palmer)、俄國詩人德拉戈莫申科(Arkadii Dragomoshchenko)先後受邀來港。

作為第四位受邀來訪的國際詩人,施耐德不僅當之無愧,而且備受關注。他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詩人之一,已出版16部詩集和散文集,獲得包括美國圖書獎、普利策詩歌獎、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獎、博林根詩歌獎在內的眾多重要詩歌獎項。他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 “垮掉的一代”碩果僅存的代表人物,曾在轟動一時的舊金山“六畫廊”詩歌朗誦會上與金斯伯格同台誦詩,他還是凱魯亞克小說《達摩流浪者》主人公賈非(Japhy)的角色原型,被凱魯亞克譽為“美國文化的新英雄”。他與東方古老文化,尤其是佛教禪宗,結下了不解之緣,翻譯過唐代僧人寒山的詩歌,了解中國道家、儒家甚至墨家的思想,並在“垮掉的一代”如日中天之時西渡日本修習禪宗。施耐德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曆以及他與東方文化的淵源,為本次“國際詩人在香港”活動增添了別樣的色彩。

雖已82歲高齡,施耐德依然精神矍鑠,說話中氣十足。他身材不高,銀白色頭發和絡腮胡,一身休閑打扮,偶爾戴上老花眼鏡。態度和藹,言辭平和、幽默,不大卻深邃的眼睛偶爾帶點狡黠的微笑。施耐德看上去並不異於美國加州大學的一名老教授,隻有粗糙臉上斧鑿刀刻般的紋路透露出他飽經風霜的人生經曆。

施耐德的“國際詩人在香港”之行,日程緊湊,活動豐富。4月21日上午,與香港詩人座談;21日下午與讀者見麵,現場朗誦、答問及售書簽名;22日晚,與香港中文大學詩歌工作坊學生座談;23日下午,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詩歌朗誦會。參與活動者既有學者和詩人,也有普通市民;既有稚氣未脫的青年學子,也有白發蒼蒼的退休老人;其間還有眾多的中外人士和媒體記者。這些足以說明施耐德巨大的吸引力。

本次“國際詩人在香港”活動的一場重頭戲是施耐德中英對照詩選《水麵波紋》的發行。“國際詩人在香港”活動得到利希慎基金會資助,為每位應邀來訪的詩人出版一本雙語對照詩集,從而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際詩人在香港’叢書”。根據活動發起人、詩人北島撰寫的“‘國際詩人在香港’總序”: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為每位國際詩人出版一本雙語對照詩集。這套叢書具有經

典性意義,對香港以至漢語世界會產生深遠影響。編選原則如下:一、第一流國際性

詩人的代表作;二、深諳原文與詩歌的優秀譯者;三、母語與譯文的嚴格對照。

(《水麵波紋》)

《水麵波紋》的譯者是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詩人西川。書名由施耐德親自確定,源自書中一首詩的題目,詩集中的詩作則由施耐德本人從其出版過的詩集中挑選,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一本選集中的選集。”①

這本詩集的出版,其重要意義在於這是漢語世界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施耐德詩選集,對於中文讀者全麵了解施耐德詩歌創作具有極高的價值。在此之前,除了網絡上偶見的零星譯詩以外,隻有台灣地區曾在1979年出版由林燿福、梁秉鈞等人編譯的施耐德詩文選《山即是山》,譯文來自多人之手,而大陸地區則從未有過施耐德作品的單行本。

《水麵波紋》包含46首詩歌,其中45首選自《砌石》(Riprap)、《偏野》(The Back Country)、《觀浪》(Regarding Wave)、《龜島》(Turtle Island)、《斧子把》(Axe Handles)、《無性》(No Nature)等詩集,另有一首“夜晚故事”(“Stories in the Night”)為新近作品。由於篇幅原因,入選詩集的作品多為短、中篇,沒有選入長詩。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