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蒼茫的長空於大地之間,浩浩湯湯的人馬直走向浮天關。
本來天龍大帝要三日內趕到,但路程有遙遠而且路又失修,以致於人馬拖了近五天還未趕到,氣得天龍大帝大發雷霆,差點要斬前軍先鋒季豐年,於是項振英婉言相勸方止。
要知道如今季鷹年也是手握重兵的一方霸主,在京城一帶極有勢力,如若天帝殺其親弟,勢必要反,項振英心中很清楚這一點,自己的榮華富貴便化為泡影。
他內心裏非常清楚,他是兩大勢力夾縫中,方才成長壯大的,若是任何一方倒塌,他都會死無葬身之地。
他總是將性命放於第一位。
所有有野心的人總是這麼認為的。
包括所有的偉大者與平庸者!
其實,天龍大帝想到浮天關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是項振英告訴他,張瑛已準備好了五國美女想奉獻給天帝。
他已有近半月不曾有男女之事,自然心癢難當,那顧得上士兵的死活,如今到處盡是傷兵,軍隊士氣低落,心中極為不滿天帝的所為。
直到第六天,方才到達浮天關,張瑛帶全關將領出關迎接,軍隊儀仗甚是威武。
張瑛是張琪之兄,為求自保竟投向了項振英奸黨,已與其弟絕交,但此人治軍卻自有一套,浮天關一直以來未有閃失,天帝賞識他是有才之人,便封他做燕國公。
當時朝中有四個國公,秦國公王景豪,晉國公楊雲濤,唐國公卓運雄,燕國公張瑛,四人中有兩位是奸黨之人,不然項振英這些年得以猖狂,沒有實力是不行的,他甚為懂得人心,將兩位以前受冷遇而且有功之人提拔上來,當年日月大帝認為卓運雄,張瑛心術不正便降其封職。
而後來項振英讓天龍大帝封其二人為國公,大賞金銀美女,而且派其居要職,甚為倚重,卓運雄為天武關總鎮,張瑛為浮天關總鎮,兩人自然感恩戴德,對項振英效死力,項振英也以此力量相製衡,在京城一帶物色了軍界新秀的季鷹年,在天威城物色了文武全才的呂典,如此下來其權力更加甚為穩固,朝中大事自然由其主製。
但他極為聰明,平時隻有太傅一個官名,從不加封,權力卻極大,別人都知他之言盛於在天龍大帝麵前表忠心,他便牢牢控製住權力中心,這次為蒙人做事,隻是最後一件。
因為他認為自己對也先已是仁致義盡,再無別思,他一生五年在大漠度過,受到也先的恩遇,收其為弟子,而且無所不教,使當時的項振英終身難忘,其父項展揚,當年是日月大帝部下的鎮水大將軍,卻因女色而延誤戰機。
而也先抓住這一機會攻下了天威城開武關,日月大帝卸駕親征,知之其罪,遂大怒,當下斬了項展揚一家百條口人以祭戰旗。
也先先派了八大高手將其兄弟倆救出,帶回大漠,其實那個美貌讓其父誤戰機的女子就是胡如夢,亦是也先的情人,項振英用了近三十年的時間報答對也先的恩惠。
他又全不知當年的一切事由是也先暗中策劃的,他仰天長笑,聲音裏甚是悲淒。
"三十年、三十年我過著一個廢人的生活,兄弟不能團聚,雖有萬人之上的權力又有何用?"說罷又一聲長歎。
"師父,這是我平生最後一次為您賣命,抓不住機會就怪不得我了。"
天龍大帝一行人入了城,二十萬大軍紮營於關外。
浮天關物質皆算充裕,士兵的生活尚可保證,幾天的路程終於能休息,當然高興之極,連綿幾十裏的均是軍營,附近的百姓自然倒足了大黴,進了城的天龍大帝自然是不會理會了。
浮天關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京城的屏障。
如今天帝到此,自然三軍之呼,高呼:
"天帝至尊。"
燕國公府,張燈結彩,幾十裏的紅毛毯又將天龍大帝迎入府中。
幾日來的勞累與心悶一掃而空,天龍大帝大口稱讚張瑛的豐功偉績,連項振英也暗想張瑛此人拍馬屁的功夫可與他相比美了。
天龍大帝高高在上,接受群臣的朝拜,隨行的百官被按排在總鎮官府中聽侯。
張瑛自是大加網賂,眾人皆眉開眼笑,在京裏受到項振英的壓抑,如今終可有了點京官的感覺。
天龍大帝理所當然地被安排到了燕國公府的別墅之中,裏麵如同帝宮中一般繁華,張瑛大加稱頌天帝恩德,說是特意為天帝預備的。
待天龍大帝與項振英坐過後,張瑛令眾人退下,沒過一會兒,內堂裏走出五位美女來。
為首一位為金發碧眼,胸脯極大而且身材及細,隻有那麼一股惹火的騷勁,天龍大帝不禁眼珠子外漂,還流下口水來。
第二位身材嬌小,皮膚勝雪,頭發如瀑布般垂下,款款信步抬起頭兒如虛空夜月,嫵媚之極,是倭奴國女子,天龍大帝眼睛呆住了。
第三位體態勻稱豐滿之極,兩峰高聳,臀部甚為肥大,嬌臉美麗之極,讓人不禁想起房中那事。
第四位,膚色微黑,但兩臂裸露,兩腳修長,攪得天龍大帝心癢難當。
第五位,肌膚勝雪,兩眼如夜間明媚的月光,而臉部卻被遮住,天龍大帝幾欲上前扯下那麵紗。
"天帝,這些女子都是來侍候陛下了的。"
"張愛卿你真知本帝之心,如此忠於本帝,真該封你為王。"
"不敢當,望天帝三思。"
"本帝一言九鼎,向來不會失言。"
"天帝勿要如此,以後機會甚多,何急於一時。"項振英看不過了,插了一句口。
"項卿何出此言,浮天關五年為朝立大功,該賜封了。"說罷,擺出一副帝王之威嚴,大手一揮。
"你們且退下,本帝自有主張。"
兩人無法隻得退下。
項振英方才明白此人色心之大,心下暗暗吃驚,天龍大帝從未如此跟他說話,難道還會為了女人殺我?
為帝者是權力之頂峰,從不會允許有人越過圍牆的,現在自己如此,一旦明白豈不大壞,應就催其西征,一旦陷於困境,他就會再也無法離開我了。
他暗暗想到。
"項太傅勿要多心,小人雖是為王前所任,不敢自稱王。"
"封王得有戰功,張帥這些年是有功的,望以後要多建戰功,隻是現在大敵當前,萬不可以美色迷惑陛下。"
說罷,拂袖而走,他為人極是陰毒,但卻極為風度。
張瑛心頭一驚,心中暗暗冷笑。
"你迷惑陛下這麼多年,我如何就不行?想到彼此雖同朝卻各自為權,我戰功赫立,老天帝不讓我幹,如今小天帝讓我幹,我是會不忠心嗎?當初是你拉我一把,但不能總認為拉我一把便在我頭上壓著我過日子呀!"
晚上,天龍大帝讓讓五女躺在大床之上,盡數剝去衣衫,玉體橫陳,他大喝一聲躍到其身上狂蕩起來,沒過一會兒,便大汗淋漓。
那夷族女子一股騷勁竟將天龍大帝壓在身下,溫軟的身子竟在天龍大帝身上摩動,天龍大帝欲火被挑起,大喝一聲,再次使勁,那夷族女子很快被征服了。
到了第二個時,那女子卻甚為順意,一味地配合兩條玉臂如蛇一般地纏了上去,天龍大帝心花怒放,怎可不盡力為之,其實若沒有項振英給的仙丹,他是沒有這麼雄壯的,沒過多久,他便如一灘爛泥倒在床上。
第二天,項振英集將領和眾人一起請天龍大帝即西征,天龍大帝經過一夜激戰,心裏甚是懷念,自然不肯走。
但迫於群臣,尤其是項振英之意,隻得答應,不想,回頭準備起兵,天卻下起雨來。
天龍大帝大感高興,大呼"天助我也"後當下又撤回浮天關,一下子浮天關的糧草便成了問題,立於派人向京城發信,讓季鷹年送糧草來。
天龍大帝又開始其神仙般的日子,日夜與五女交合。
第四天,天竟放晴了,連張瑛也勸天帝西征。
他想辦法讓天帝將五女帶上,而且做了一個極大的蓬帳,甚為華麗,以供天帝歡好,天帝大喜,命全軍向天武關進發。
而在那下雨的幾天裏,月光城做好一切準備留下了一座空城,楊之濤,殷波,皓明一行人到達京城,醉仙樓與秦王合為一處,共獻大計。
在醉仙樓的密樓裏,群巨齊之。
以秦國公王景豪為首,以下是楊之濤,黃行,張琪,殷波,董正文,曾勇,鄭皓明,王承思共同商討大計。
"現今,天龍大帝又西征,京城空虛,季鷹年防備不緊,而且現在都關注中南城之戰,不知城王是否有危險,我們需馬上做好迎誠王入京的準備,月光城已準備將天帝拖住,此時正是大好時機。"秦國公說道,他是理所當然的領袖。
"現今張將軍尚掌天帝宮防衛權,大可利用其兵權,明少俠月光城精銳尚有一千人,秦國公府內部可召攬近三千人,而且秦公有一內應,我們在中南城之戰進入關鍵時刻時,集中優勢人馬先幹掉季鷹年,掌握朝京的兵權,如此我們當掌握一切了。"楊之濤又補道。
"不錯,此計甚妙,隻是不如何組織。"王承思說道。
"王大人不必擔心,張將軍現為國公大可借此身份活動一下,可調動一二千人,殷兄弟可與明少俠合作召集四千人,趁這次做壽時,將季鷹年幹掉即可,楊之濤信心十足。
"不知誠王何時可以返京,不然我們行動過早豈不被動。但如不盡快,一旦季鷹年覺查,他定會小心防範我們就凶險了。"明繁一向思維縝密,在一旁說道。
"明少俠擔心得甚為得當,不過一旦我們掌京師兵權大可詔告天下,天龍大帝失德,立誠王為帝,是情理之中,而且誠王有耶律城王護送,相信沒有問題了。"楊之濤解釋道。
"城王到中南城了嗎?"明繁顯出仰慕色。
"應該馬上就到。"楊之濤應道。
"秦公,你下令吧。"如當年戰場一般,眾人目光均望著秦國公了,他淡淡一笑。
"此次行動是王某最後一次理這朝中之事,成敗與否均會歸隱山林。如此拜托各位了。""眾人見其如此,無不動容,都說道:
"大帥何出此言,我等當效死以報。"
"好,之濤負責統一指揮一切行動,並遊說吳山讓其知道厲害關係。"
眾人大驚,想不到此人是季鷹年甚為倚重的將領,沒想到竟是秦國公的內應,均想著是與其做對,死了均會不知原因,這下佩服秦國公威風不減當年,機智非常人能及。
楊之濤領命。
秦國公接著說道:
"張琪負責策劃天帝宮一半的禁軍,以備不時之需,並掌握季鷹年大動向的部分情報。"
張琪亦領命,心中暗想,大帥還是如當年那般器重我。當年秦國公曾讓其以五千兵擊敗蒙軍精銳之萬,大加嘉獎,並因此而被大帝封武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