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2 / 2)

這是老林插話了:“偏不偏心老了咱都得養呀!說不定她越疼的老了反而不會養她呢!”老林倒是孝順。

“媽,咱能不能整天不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心煩呀!”夢雅繼續說道。

“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呀!人活著就得圍繞著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你現在還小不懂得,等你結了婚就知道了。那天我看到你奶奶領著誌宇去趕集,買了那一大堆好吃的,她啥時候給誌強買過,這是讓我看到的,看不見的還不知有多少呢!”

“你說你媽怎麼就這麼偏心呢?”劉玉娥轉向了老林繼續說道:“你是不是你媽親生的呀!”

“行了,你就別嘮叨了,不是親生的行嘛!我媽就是疼小的,老人不都這樣嗎,哪個最小就最嬌慣哪個。”老林耐心地疏解著劉玉娥。

“她也不能偏心的這麼厲害呀!你看······”劉玉娥剛想說下去被夢雅給打斷了。

“媽呀!咱能不能不再說這些破事了呀!”夢雅煩感地幾近哀求的說道。

“你這個小混蛋,我向你們傾訴傾訴怎麼了。”劉玉娥開始生氣了:“我在你們老林家都快憋屈死了,和你們說說都不行呀,說出來我心裏還能痛快點,還能多活兩年。”

林夢雅根本無法體會媽媽的那種感受,隻是覺得媽媽這樣滿腹牢騷讓她無法理解,怎麼就不能釋懷一點兒,豁達一點兒呢!

其實,真實的就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拚湊起來的點點滴滴,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活在自己那隻有十幾個人的生活圈裏,能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呀!有時候這難處的婆媳關係,那張家長李家短的閑言碎語,不失為生活的一種調味劑,讓平淡無奇的生活酸澀可口,辣胃有嚼頭,如果那些身處其中的人們可以這樣想的話,那麼世界豁然開朗。

劉玉娥是走不出這個迷途的,她和陳英,王淑芬這三個女人的戲還得繼續唱下去。說句實話,陳英這麼偏心,跟劉玉娥自己也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她自己不願意承認。第一,劉玉娥說話比較直,不會說好聽的話奉承婆婆,不會往婆婆的心眼裏去做事;第二,遇到什麼事情,也不和老林商量一下,就一股腦的把該說的不該說的全倒了出來,這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的,到時候眼見著得罪了人還不得好就隻能幹瞪眼了,這種窘迫的事情已經發生很多次了,害得老林想救場都無從下手。而王淑芬則不同,她是很有城府的一個女人,什麼事情都不先發言,等大家該說完的都說完了,她自己那小主意也在心中醞釀好了,就開始一條一條的說出來,又識大體,又讓人佩服,還凡事都占了上風,劉玉娥就隻能幹吃啞巴虧了。

就好比分家這件事吧。本來老林的父親退休後是這樣安排兩個兒子的:大兒子,也就是老林文化水平高就讓他接替了自己的班,在縣社工作;二兒子誌宇的爸爸則接管了家裏的小賣部。你可別小瞧這小賣部,那是老林的父親開這個小賣部的時候是柳莊第一家,非常掙錢,加上他脾氣好,人緣好,來小賣部買東西的人真是絡繹不絕,小買賣做得風生水起,光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幣就有好幾麻袋。這樣的安排顯示出了老林父親的聰明明智,如果不是劉玉娥非要生男孩,致使老林失業的話,兩個兒子的生活條件都會很不錯。

但是老林卻從縣社搬回了老家,陳英偏心糊塗,可是老林的父親卻是很公正,很理智的,他不能眼見著自己的兒子敗落下去呀!不能給與他榮華富貴,總要讓他吃上飯生活下去吧!

於是,在老林回家沒多久的時間,老林的父親就召集大家開了一個家庭會議。他思忖過了,讓二兒子把小賣部交出來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把二兒子一直在種的二十畝地分出一半來給大兒子還是可以的,畢竟當年這些地並沒有劃分屬於誰,不屬於誰,隻是大兒子一直在縣城住不能種而已。老人家考慮的非常周全了,甚至都想好了讓小兒子沒有任何反駁的理由就把地交出來。可是事情就壞在劉玉娥這張嘴上了,本來老林的父親是在向著老大家的,劉玉娥卻不明白老人的良苦用心,反而爭搶起來,弄得大家不歡而散。

“劉玉娥呀劉玉娥,你讓我說你什麼好呀!”老林對自己的媳婦充滿了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