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接納缺陷,人間最有力量的愛(1 / 2)

人生,很多事情不能計劃,很多事情會不期而遇,包括災難…….

麵對突來的打擊,痛定思痛後,我選擇了平和接納,重新啟程。自此,我和家人為兒子開啟了自救的旅程……

————————————————————————————

我喜歡爬山,因為攀爬的過程要經曆不同的心境,猶如在複盤自己的人生路。就如在山腳下,望不到山頂時,需要做的不是仰望山頂,那將帶來難攀的焦慮,而是踏實走好腳下的山路,隻有這樣才可能爬到山頂。生活本身就是自我成長和修煉的過程,曾經難處的環境突然有一天被自己過好了,很多時候是自己改變的結果。思想隻有付諸於行動,才可能產生價值。撫養特殊成長的兒子已經曆和積累了很多,從彷徨到穩重,終於達到想用自己積極的心態,記錄從幼稚、任性到成熟且保留純真的蛻變。內心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過上什麼樣的日子就能過上什麼日子,隻要不輕易放棄和過分固執。2015年,哄兒子午休後隨筆寫下的這幾年的一些感觸,麵對成長不走尋常路的小米粒兒,我從手忙腳亂到心態平和的一個轉折點,我和歲月有個約定,就從這篇散文——《接納》開始吧。

午後,陽光照進孩子臥室的床上,暖暖的。

兒子如在蹦蹦床上般跳躍了一會兒,才入睡,真的很佩服孩子對彈力的滿足感。

因為生活中給予的陪伴很少,所以經常看著睡熟的娃,舍不得離去。

思緒在蔓延,回想起三年前。

也是一個午後,媽媽側臥在床上輕拍著睡熟的兒子,爸爸在客廳看著他喜歡的電視節目,那天的主角是我。

我站在客廳通往臥室的通道上,這樣便於爸媽都能聽到我講話。

我鄭重地宣布“專家說了,即便核磁共振與腦電圖正常,也無法排除孩子可能是阿斯伯格綜合症,就是一種高功能自閉症”,而且這還是最好的情況。

本以為這些會嚇到老人,我馬上解釋到“其實,愛因斯坦、牛頓都是阿斯伯格綜合症”,就連漫畫家朱德庸老師在他的一本書裏也曾表示自己小時候很自閉,不合群。

爸媽沒有反應,我開始進一步客觀解釋。

“阿斯伯格綜合症患者可能會成為一名科學家,但大部分患者可能沒有這個機會和能力”。

出乎我的意料,爸媽如同提前商量過,他們根本就沒把我的訴說放在心上,若無其事的繼續著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我就如一位孤獨的呐喊者,終於忍不住了,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我發動了歇斯底裏的哭鬧。“媽媽,我的人生完了,我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會生小孩兒!”

客廳的爸爸終於按耐不住,噗嗤一聲,笑噴了他剛入口的茶水,然後被嗆得不停的咳嗽。

我停止哭鬧,走過去輕拍爸爸的後背,他止住咳嗽,其實小時候爸爸經常用這種幽默的言語讓我破涕為笑,但那天我沒有效仿父親,我說的每句話都沒有違背內心的焦慮。

我俯下身趴在爸爸的腿上,接著撒嬌般哭泣“爸爸,其實我不該懷孕時讓自己過敏;爸爸,我也不該頻繁用電腦和手機;爸爸,我還用了兩次電熨鬥;還有爸爸,我偷著在外麵吃了一次電磁爐燒的小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