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到理想信念的問題時,被認為是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的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慈善家、教育家海倫·凱勒,有這樣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動的話:“當一個人感覺到有高飛的衝動時,他將再也不會滿足於在地上爬。”

正是在強大信念的支撐下,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她,一個集盲聾的弱女子,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燒的烈火使她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幫助她飛上雲天。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不是活在物質世界裏,而是活在精神世界裏,活在理想與信念之中。對於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隻要一碗飯、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夜裏閃閃發光。信念使貧困的人變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見光明,使絕望中的人看到希望,使夢想變成現實。

一片茫茫無垠的沙漠,一支探險隊在負重跋涉。

陽光強烈。幹燥的風沙漫天飛舞。而口渴如焚的隊員們沒有了水。

水是隊員們穿越沙漠的信心和源泉,甚至是苦苦搜尋的求生的目標。

這時候,探險隊的隊長從腰間拿出一隻水壺,說:“這裏還有一壺水。

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那水壺從隊員們手裏依次傳遞開來,沉沉的。一種充滿生機的幸福和喜悅在每個隊員瀕臨絕望的臉上彌漫開來。

終於,探險隊員們一步步掙脫了死亡線,頑強地穿越了茫茫沙漠。他們相擁著為成功喜極而泣的時候,突然想到了那壺給了他們精神和信念、給了他們支撐的水。

隊長擰開壺蓋,緩緩流出的卻是滿滿一壺沙。望著驚異的隊員,他感慨地說:“隻要心裏有堅定的信念,幹枯的沙子有時也可以變成清冽的甘泉。”

信念是生命的脊梁。一個人活著,無論外界的環境多麼惡劣,隻要心中那盞信念的明燈不滅,所有的絕境和困苦就不能奈他如何。正如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美國著名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著的話。”

按照行為科學的結論,人的行為95%以上都是按照自己大腦潛意識中的習慣看法,即信念的指揮而行事。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但信念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由後天獲得的。我們有選擇信念的自由和能力——形成牢固信念的兩大基本途徑是:不斷地被反複輸入;不斷地被證實。

成功的方法不能複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環境和機遇;但卓越的信念和人生經驗是可以學習和借鑒的,相信《世界傑出成功人士信奉的21條人生信念》能帶給你陣陣的驚喜和永久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