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紀年(1 / 1)

公元2137年,以美國為首的新北約和以俄羅斯為首的亞歐聯盟兩個陣營發動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無法再獨自維持中立,聯合周圍國家建立新政權中心,主動參戰。這次世界大戰也是空前的資源之戰,更決定了以後地球的勢力格局。

方此之時,人類仍未找到適合居住的其他星球,火星也隻不過是作為一個太空中轉站而改造著,因為沒有水,也沒有空氣,這些都是需要人類在火星(熒惑)上製造,而且由於複雜的宇宙引力及各種射線,導致人類對其作為殖民星的目的失敗。

戰爭曆時長達十年,由開始的相互仇視到後來的和平談判,沒有贏家,全球人數由原先近百億銳減到64億。如果說有贏家,那就是來自極北之地的卡索族建立的迅速崛起的星月帝國。

戰後,新的世界格局成形。星月帝國從極北之地崛起,占據一方;中國厚積薄發,戰後領軍,合並周圍數國,更名洲之華共和國;主戰國之一的美國也聯合加拿大等國家建立一級政權,更名出雲國;其他百多個中小型國家結合成國際聯盟,以對抗三大巨頭。

戰爭在世界範圍內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但人的生命力極為頑強,不僅在戰爭中活下來了,而且將科技發展得更為迅猛。

而就在人類發展得正為起勁的時候,一場稱之為天罰的浩劫,席卷了全人類,人類獲得了控製鋼鐵的能力。獲得了一種能力,又為何稱為“浩劫”呢?——人們再也無法在雨中行走,天上的閃電就像執行審判的劊子手一樣,收割著雨中的人命。

公元2279年末,世界人口突破戰後90億,南極在世界版圖上隻剩下原先的三分之一大小,融化的冰川導致海平麵大幅上升,大片臨海地區淹沒,被迫內遷。另外,盡管太陽能,風能,地熱等許多自然而幹淨的能量已為人類純熟地利用,可人類仍然麵臨著全球資源缺乏和已經稱得上是絕境的環境問題,糧食,能源,土地,礦產等等,人類不斷地為戰前的許多破壞和那場災難的世界戰爭買單,將居住地擴展到深山,戈壁和沙漠,每個島嶼上都居住著有人類。可是,這仍不夠,人類迫切地要在外太空尋找一處適合移民的星球,這使得航空航天技術突破戰前的瓶頸,星際遠航成為現實,蟲洞的發現和擴展空間跳躍的進步,都為人類探索外太空帶來了希望。

公元2375年,鼎立的三國之勢開始偏向,一向低調的星月帝國不再保持沉默自顧地發展自身,而是走到台前,展現出其強大和強勢的一麵,力壓其他兩個大國,所幸國際聯盟的牽製,洲之華和出雲的聯合,才使得星月忌憚而沒有做出大動作。

公元2382年,出雲國君王布拉德七世在洲之華桑州自治區遇刺身亡,自此亂勢初現。

公元2395年,主人公遊魚的前進之路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