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與文字

卷首

作者:陳旻茜

“照片對人類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在一節叫做“攝影、認知與曆史”的課上,我的教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照片使人們能夠記錄重大曆史事件,有人說照片使宣傳和廣告無處不在,有人說照片使傳遞信息更加直觀。

教授對於種種回答不置可否,笑了笑,說出答案:“很簡單啊,是‘記憶’。在照片發明之前,沒人記得住自己五歲的時候是什麼模樣。”

那麼,在照片發明以前,人們怎麼記錄自己的童年呢?我很好奇。仔細想想,答案一定是“文字”了。文字是多麼有用的工具,它可以記錄小時候的模樣,“我個子不高,臉上有點‘嬰兒肥’,還有一雙大眼睛”;它可以記錄童年的著裝,“周末出去玩的時候,我最喜歡穿那條印花的藍裙子”;它可以記錄有趣的事件,“一年級的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看海,海灘上陽光燦爛”。然而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相機和手機的普及,文字所承擔的“記錄”的角色,似乎慢慢被相片取代了。

可是翻開相冊,是不是又覺得缺少了些什麼呢?是了,是缺少了很多“感覺”。人有“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而相片隻能記錄下第一種感覺。你看見照片中的自己對著一盤牛肉大快朵頤,但記不住那味道是鹹香還是麻辣。你看見自己坐在鋼琴前,十指跳躍,但記不住彈奏的曲子是歡快還是哀愁。你看見自己站在公園裏,身旁花朵盛開,但記不住那花香是清新還是濃鬱,你的心情是暢快還是煩躁。

這就是為什麼你需要文字。文字是全方位的,它可以事無巨細,讓你不遺忘生活中有趣和有意義的細節,以致白白虛度時光。文字是恒久的,它可以保存你的記憶,哪怕十年之後打開日記本,裏麵的故事依然常讀常新。文字是可傳遞的,它可以把你的感想展現給老師,把你的愛傳遞給爸爸媽媽,把你的快樂分享給朋友。

文字是人類最古老的工具之一,它有力,有趣,有用,它不可替代。

(作者為《七彩語文》早期讀者,現就讀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