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再遇終南(1)(1 / 3)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蘇軾》

新年已去,轉眼元宵也過。

李莫愁忽的起了意,竟是想要回古墓一趟。不禁回想自己偷溜下山,竟是已近兩年,卻又害怕被師傅責罰,久久下不了決心。這番心思一起,以致於數日來,睡不安寢,食不知味,甚至於小楊過的纏鬧,都顯得有些隨意敷衍。

穆念慈看在眼裏,卻也不知何故,隻是以為女兒家心思,便尋著一個機會,相問一番。李莫愁以前不曾說,此時早已將穆念慈認作最親之人,便不再保留,將那所有前事,一一盡說。

出古墓,曆嘉興,定盟約,斷恩仇。一番心事,竟是說了一宿,直聽得穆念慈連聲歎息,好生憐惜,隻是事已過去,誰都不願過多糾結。但聽穆念慈道:“妹妹,若是讓姐姐說,這古墓你須得回去一趟才好。”而後又是一番道理,隻說:“妹妹雖然擅離師門,但是妹妹這兩年所作所為,卻都是不辱俠義二字。我想隻要妹妹好好回去認錯,你師傅也一定會原諒你的。”

李莫愁心想也是,自己雖然離了師門,卻沒有做過什麼惡事。當下心想:“自己既然問心無愧,又何懼師傅責罰。大不了,將我逐出師門而已。”心念一定,便是再無牽掛。

次日,穆念慈張羅一番,硬是替李莫愁備下許多禮品。李莫愁倒是隨意,隻是順著穆念慈。待到臨行,小楊過才追人直問:“姨娘,你還回來嗎?”一雙小手死死拽著李莫愁衣角,甚是不舍。

李莫愁卻是笑笑,如往昔一般,蹲下來在他小鼻子上刮了一下,隻道:“姨娘當然要回來。過兒好好聽話,安心練功,姨娘回來的時候可要檢查你的功課喲。”小楊過點頭“嗯”了一聲,隻說道:“那姨娘早點回來,過兒還要和姨娘一起去看劃龍船呢。”

“好,姨娘記下了。”李莫愁滿口答應,隨後又說了幾句好話,這才和穆念慈一番道別,獨自上路。

李莫愁自是牽了花驢,一路向北,不曾停歇。半月餘,已是渡過黃河,來到了陝西境內。此時金蒙宋混戰,黃河以北,一片兵荒馬亂。日日行來,多見流民殘兵,李莫愁看在眼裏,亦有無盡滋味。

這一日到了樊川,已是終南山的所在,漢初開國大將樊噲曾食邑於此,因而得名。沿途岡巒回繞,鬆柏森映,水田蔬圃連綿其間,宛然有江南景色。李莫愁一番感慨,記得兩年前正是此地,讓她結識了甄誌丙等人,也正是此地,成了她人生的一個新起點。

李莫愁不做停留,隻是往前。再行一日,便到了終南山下市集。此地離山極近,李莫愁算來自己腳程,不出半日,即可回得古墓,見得恩師,不由心下竟是一陣期待,倒忘了當初不告而別之錯。

正行間,忽然瞧見人群中有一老婦,相貌極醜,正在路邊與攤販交涉。李莫愁自是認得,心下一喜,遠遠便喊了出去:“孫婆婆。”

那老婦自然就是孫婆婆。孫婆婆經人一喊,亦是回轉頭來查看。但見眼前人,宛如昔日好女,神態悠然,溫柔可人。心下一頓,嘴上卻是沒能跟上,隻是吞吐了幾下,“你是,你是……”

“我是莫愁啊,孫婆婆。莫愁回來了。”李莫愁亦是迫不及待。這孫婆婆雖說隻是古墓中的傭人,但是自幼照顧李莫愁,感情亦是不錯。李莫愁在此間遇到,自然是歡喜。

孫婆婆臉色先是一喜,而後卻是一憂,隨即便道:“莫愁,這兩年你在外麵可曾吃苦,可曾被人欺負?”孫婆婆一連問了多個問題,盡是關切之意。對於當初李莫愁擅離古墓之事,卻也是絕口不提,隻是說道:“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

李莫愁並不多說,隻道一切安好。隨即說了緣由,孫婆婆自然高興,便引得李莫愁一起上山,去見師傅。

重見古墓,李莫愁心中自是萬般感慨。

孫婆婆先行進去通報,而李莫愁自是留在門外,隻待早一刻能與恩師相見。不料一等就是半個時辰,孫婆婆竟無一點回音。

李莫愁性子一急,也不曾多想,就想徑自進去。不料腳步才邁開,就聽見古墓內傳出一個聲音,不是別人,正是恩師。隻聽得人聲道:“癡兒,你回來了嗎?”

李莫愁急急點頭,也不管別人能否看見,便回道:“是,師傅!”

師傅安靜了片刻,忽又道:“你知錯了嗎?”話中似無喜怒,卻聽得李莫愁心中一凜。一語剛落,師傅的語氣忽然變了樣,直喝道:“你當真將門規視為何物了?想走就走,想來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