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拜祖入道(2 / 2)

燕依敬好香道:“這便是你們神霄派的教祖和祖師。”

她扯過兩個蒲團給我合張嬋,待我倆坐好之後便詳細的跟我講起了神霄派的曆史。

神霄派起源於宋末,神霄”之名,來源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該經根據古代天有“九霄”、“九重”之說,指認其中最高一重為“神霄”。

神霄派的創始人,為北宋末道士王文卿。王文卿,字予道,號衝和子,江西建昌南豐人。他早年遇火師汪君於揚子江,授以飛神謁帝之道,後遊清真洞天,遇一老嫗,授以噓嗬風雨之文,再經汪君指點,乃能役鬼神,致雷電。

神霄派意五雷法著稱,但是能與之相合的風雨之法和火法亦是有所建樹。

神霄派因為雷法起家,行事曆來剛猛,但是俗話說得好,過剛易折,神霄派紫明以後便開始走下坡路……

花費了很長時間,燕依才粗略的把神霄派的過往曆史講述了一遍,我腦海中已經對這個甚是陌生的門派有了一個簡單的印象。

不過在涉及到當年讓神霄派遭受大難以至於相茅山托付道統的事情的時候燕依也是絲毫不知。

曆史講述完畢,燕依便開始為我舉行了一個簡單得入門儀式。

我這入門儀式比起之前關含霜的入門儀式更是簡單,沒有師傅的我更是隻能在燕依和張蟬的引導下拜謁了下祖師和師祖的牌位,然後按照規矩行禮過後這入門儀式也就算是簡單完成了。

入門儀式完成之後燕依很是鄭重的跟我起了一個稽首,言稱:“道友。”

我連忙還禮,這一下還是挺重要的,代表了人家認可了你,你真真正正的成為了法術屆的一份子。

“入門禮已成,你現在便是神霄派的傳人了,我現在就把當年神霄派掌門托付給茅山的東西給你。”

燕依俯身在香案下拿出一個箱子,我心中則隱隱有些期待了起來,不知道神霄派的前輩會給我留下什麼東西!想來這些東西應不會太次。

燕依把那個小木箱遞給我:“神霄派前輩的東西都在這裏了。”

這木箱是沒有鎖扣的,燕依呦解釋了一句:“當年神霄派前輩把東西交給那一代的茅山掌教真人之時就是沒有上鎖的,而我我以茅山派的名義擔保,這裏麵的東西一樣不少。”

我心中有些佩服當年神霄派前輩的行事手段,東西到了茅山手中,如果人家貪圖你的東西,你就是上八層鎖都沒用,反而不如堂而皇之的壓根就不上鎖,茅山自持身份,反而也不會去做什麼出格的事情。

我鄭重的接過了這個小箱子,稍一掂量,倒是還蠻重的。

燕依起身要拉著張蟬離開,估計是要避諱我開箱時候的情景,不過張蟬這家夥好奇心中,燕依看了他好幾次這家夥都厚著臉皮當沒看見。

“沒事,東西都放你們這裏這麼多年了,沒什麼好避諱的。”

燕依肯定也在好奇的,之前礙於門派的臉麵不去看這箱子中的東西,但是現在有我允許了,她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我深吸了口氣,緩緩的掀開了盒蓋。

盒子中空間不大,幾樣東西在視線當中一覽無餘,盒子的一邊擺放著三昧大印,而在另外一邊則是一塊巴掌大的令牌,還有一封上了火漆的信箋。

我依次把這三樣東西取了出來,那三枚大印入手頗有分量,拿在手中有一種厚重感,三枚大印分別為紫、黑、青三色,大印的印鈕之上刻滿了繁複的花紋,大印底部雕刻是一種古老的花鳥蟲魚篆文我並不認識。

那塊令牌也是紫色,正麵有兩個古篆文,我隱約猜測應該上神宵二字,令牌的背麵上半部分是雷火治紋,下半部分則是風雨之像。

燕依看到那幾枚大印的時候眼前一亮:“這應當是神霄派的載道之器神宵四印。”

我心中一怔,載道之器我知道,通俗來講就是一個門派的殺手鐧看家底的法器,但是這勞什子神宵死印怎麼隻有三枚?

燕依又仔細辨認了幾眼:“這應當是神宵四印風雨雷火四印當中的風印嘞印雨印,獨缺火印!”

張嬋惋惜道:“怎麼還缺了一枚呢?”

我倒是還好,載道之器已經非凡了,能有三枚已經不錯了,最起碼不是顛倒過來隻有一枚這種淒慘的情況不是!

我把這三枚大印先放一邊,拿起了那枚令牌來,心中頗為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