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一定不知道X大前身為何是亂葬崗吧!”
趙嘉寶得意洋洋的問道,也不怕這些個冤死的魂直接顯靈,掐死他。
“又是王師傅告訴你的。”
嘿嘿!
“這不我拜了王師傅為師父,師父自然是要替徒兒多擔待一些。“
聽見趙嘉寶這樣說,我默不作聲。
李隊碰了碰我腰間,示意我的臉色太難看了。
“怎麼,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啊!”
我尷尬的笑了兩聲,“不是,你倒是趕緊說啊!別浪費時間。”
這事得追述到明朝年間,明朝初期,溫州隻是一方小小的村落。它的本名叫做胡二郎寧村,隻因這村子住的都是胡二郎、寧姓氏二人。
胡二郎寧本市富庶之村,依山傍水,男丁以打獵為生,婦女則在家織布。但因為一場暴雨,改變了胡二郎寧村所處地勢。
胡二郎寧村逐漸變為窮鄉僻壤,消息閉塞之地,常年無人問津。
有人必定不信,但如果你要問,這朝廷官家都不會過問,要是出了事,上哪兒找青天大老爺啊!
那你還真別指望了,胡二郎寧村與外界的聯係,靠的都是一條泥濘的羊腸小道。
更何況十萬腹地,山林重重,猛獸都不知藏了多少,還會有誰前來。
除非是腦子秀逗了,過來遊山玩水。這種地勢,也就造成了胡二郎寧村一度衰落。
很多青壯年因受不了村中日益貧窮落後,大都選擇離村,可能走出村裏進了城發大財的少之又少。
留在鄉裏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婦孺兒童,隻有少數青年下留在鄉裏耕田種地。
因為貧瘠,所以村裏的供給都是村裏各家各戶出資,交由村裏的村長老保管。每三個月為期限,由村裏身輕力壯的青年人輪流駕著牛車出去趕集,一次性變賣獵物、所織物品,換取生活必要的物件。
村裏,有一年輕人名叫胡二郎,祖上是私塾先生,到他這一代,已經徹底落敗。
胡二郎七歲之時父母雙亡,村裏人看著可憐,誰家有多餘的剩飯剩菜就給他一點,百家飯養活了他到十五歲。
這胡二郎不僅生的俊美,而且喜好讀書。但村裏各家各戶張口吃飯都有問題,誰願意借銀子給這胡二郎出山去私塾讀書。
“不會這胡二郎就卷財逃跑了吧!”
“BINGO!”趙嘉寶朝著李隊打了一個響指。
胡二郎在借銀子的道路上四處碰壁,一日,心灰意冷的他在田間勞作午休時,夢見一白胡子老道,白胡子老道一語點破他想讀書中舉人的心。
在夢中,胡二郎向白胡子老道傾訴,自己如何在村中鬱鬱不得誌,甚至向白胡子老道求教,如何才能借到銀子,出山考取功名。
白胡子老道笑笑,對胡二郎稱此事很簡單,三日後便會知曉答案。
胡二郎並不白胡子老道的意思,依舊追問不止。哪知道那白胡子老道居然駕鶴西去,臨走時還送他四字:高中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