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與少林傳承
風雲篇
作者:嶽曉鋒
和少林寺今日的風光熱鬧相比,與少林寺同在登封的清涼寺,雖曾投巨資修繕,但仍門可羅雀。其實在曆史上,清涼寺是少林寺家族的18門頭之一,與少林寺一脈相承。忽視清涼寺的存在,少林寺的近代史根本無從談起。注意到不管是全國聞名的曆史學家溫玉成,還是登封本地的少林曆史研究者甄秉浩、呂紅軍、常鬆木等,在他們的著作中都鮮有提及清涼寺,於是,我在這裏想和大家談談民國時期的少林寺史,算是拋磚引玉。
1928年石友三火燒少林寺之後,少林寺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有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現在的少林寺是否已經和傳統脫節?現代少林寺的武術、文化又來自哪裏?
釋永信方丈說少林文化1500年來沒有中斷,但是他沒有告訴我們少林寺經過1928年的滅頂之災後少林文化是如何傳承下來的。筆者認為,這要歸功於清涼寺的存在。雖然現在人們的記憶裏已經將清涼寺遺忘了,但是嚴格地講清涼寺也可以叫做少林寺,因為以前的少林寺是一個龐大的寺院,延壽庵、初祖庵、清涼庵等18門頭都是其家族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少林寺包括清涼寺(庵)。
從清朝末年至1949年,少林寺體係中唯有清涼庵(清涼寺)家族最旺。呂紅軍之父呂江水在《新編少林寺誌》中說“唯有清涼寺有八輩和尚”,而少林寺或者少林寺的下院一般隻有祖孫三輩,清末的清涼寺才是少林寺的中心。延樂住持清涼寺的同時主導少林寺,也就是說少林寺的住持都是清涼寺派過來的。大名鼎鼎的恒林就是延樂的弟子,受延樂的指派去少林寺當家。恒林的弟子妙興、妙聚都是清涼寺僧人,這兩個人一個做了少林寺住持,一個做了清涼寺住持。恒林的另外兩個弟子妙全和妙正後來也回了少林寺。當時清涼寺除了為少林寺儲備人才之外,還保留了最純正、最繁雜的少林武術和少林文化。
1928年少林寺遭受滅頂之災的時候,清涼寺並沒有受到任何打擊。據我考證,許世友將軍在少林寺出家不假,但他學習武術卻是在清涼寺,他的武術老師是妙聚的弟子體鍾。體鍾有三個弟子比較出名——常青、常秀、常安,常安就是許世友的法名。20世紀80年代,曾經有傳言說許世友的法名是“釋永祥”,為此少林寺住持釋行正按照當年所知道的釋永祥的地址,派永鎮去請,結果發現釋永祥和許世友根本不是一個人。許世友將軍對少林寺感情深厚,曾多次回河南,卻為何沒有回少林寺看看?我想他很可能回過清涼寺,隻不過新中國成立後清涼寺是軍事禁區,外人不得而知罷了。
“土改”的時候,清涼寺因為寺產龐大,擁有土地500多畝,其住持體鍾被定為“地主惡霸”而被槍斃。而少林寺常住院這邊,沒有和尚被“專政”,隻有管賬房的德修因為拿不出政府索要的幾擔糧食,被逼上吊自殺。
體鍾被槍斃之後,清涼寺被解放軍征用,成為軍事禁區,清涼寺的曆史就此斷裂。但是從1928年起到新中國成立前,少林武術、少林佛禪武醫真正的聚散地是清涼寺而不是少林寺常住院,其最重要的傳承人更不是最後一個打出山門、被某些人當成少林寺“唯一火種”的寂勤法師(吳軲輪)。
隻有承認和挖掘清涼寺的曆史,才能理清少林寺1500多年傳統沒有斷絕、少林武術沒有消失的曆史。一直以少林寺常住院為正統,否認和無視清涼寺的存在,這樣即不尊重曆史,也無法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