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鐵拳打出金腰帶(1 / 3)

鐵拳打出金腰帶

風雲篇

作者:王新同

2012年11月24日,礦工出身的雲南職業拳手熊朝忠曆經12回合的精彩拚打,最終戰勝墨西哥“魔鬼”拳手哈維·馬丁內茲,獲得WBC輕羽量級世界拳王金腰帶,成為中國首位職業拳王。這個身高1?郾52米的苗族小夥,這個曾經租廉價房、吃方便麵的拳擊手,一夜之間成了體壇紅星,出場費加獎金高達百萬元。外媒稱,他為中國體壇取得的突破性貢獻,不亞於姚明、李娜和劉翔。那麼,這位“中國小泰森”是如何煉成的?他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

省城圓夢

拉煤小子要當職業拳擊手

“劉老師,我想到你這裏練拳,行嗎?”2006年3月的一天,土裏土氣的苗族小夥熊朝忠,找到在昆明開拳擊俱樂部的劉剛怯怯地說。由於這個身高隻有1?郾52米的小夥子個子太矮,又沒有任何相關基礎,一開始劉剛並不想接收這名學員。然而,當熊朝忠甩掉外套,露出肌肉鼓突的上身,並有模有樣地彈跳著比畫拳擊動作時,劉剛不由眼前一亮,說:“身體條件不錯嘛,你以前是做什麼工作的?”小熊老實回答:“礦工,但打拳擊是我的夢想!”

1982年10月,熊朝忠出生在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夾寒箐鎮岩蠟腳村,他在家裏排行老二,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父母都是農民。由於家貧,熊朝忠每個學期的學費都要拖欠幾個月才能交齊。盡管如此,他舞槍弄棒的童年卻充滿了歡樂——一位表哥從昆明警官學校畢業後,為岩蠟腳村的孩子們辦了一個訓練場,每天教小熊和夥伴們練拳腳。從上小學到初中畢業,熊朝忠一直跟著表哥玩沙袋、摔跤、格鬥,把身體練得十分強壯。

夾寒箐鎮上有幾十座礦山,為了方便撿零碎的礦石賺錢,後來熊朝忠的父母在離村幾十裏外的一座礦山附近,用薄木板和塑料布臨時搭建了一個棚子,裏麵拉根電線吊著燈泡,算是安了個新“家”。一家五口連同三匹馱礦石的馬,在這裏一住數年。全家人每天吃苞穀飯喝苦菜湯,幾乎三餐無肉。撿礦石要起早,每天夜裏兩點就要出發。熊朝忠的父母從淩晨撿到傍晚,能用馬拉回兩包礦石,運氣好的話每天可以賺到一二十塊錢。正是靠這樣起早貪黑的勞作,父母才勉強養活了小熊兄弟三人,並供他們讀書。

因為家裏窮,2000年讀完職高一年級後,熊朝忠選擇了退學打工。18歲的他成了鎮上一家煤礦的拉煤工,每天用軌道礦車把礦渣從洞裏拉出來,一車要拉500公斤。當時他的體重隻有48公斤,身高隻有1?郾50米。拉一車能賺到1元錢,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他的肩頭被攀繩勒得血肉模糊,才可以掙到10塊錢。除了拉車,熊朝忠還要從坑道裏背煤上來。

事後想來,小熊很感激那三四年艱辛的礦工生涯,說這段經曆為自己從事拳擊運動打下了身體基礎。“比如拉煤,對我的腿部力量、胸背部肌肉的牽拉和心肺係統都有益處,長期積累就儲備了良好的爆發力”。

當礦工期間,熊朝忠迷上了電視裏的拳擊比賽,這種“勇敢者的運動”融力量、技巧、智慧於一體,常常看得他熱血沸騰,大呼過癮。尤其是世界級的賽事,每一位拳擊手出場都能引得觀眾席上尖叫連連,繼而就有無數粉絲起身為崇拜的拳手鼓掌,那“待遇”,絕不遜色於任何一位影視圈大明星!無數個勞累不堪的日子,看拳擊比賽,模仿泰森、霍利菲爾德等拳王的經典動作對著沙袋練拳頭,成了熊朝忠最愜意的時刻。他經常會夢到自己成了拳擊手,在擂台上把對手打得滿地跑,台下的觀眾為他歡呼呐喊……每每醒來,小夥子就會自嘲地苦笑。

2004年,不再拉煤的熊朝忠想試著找一份新工作,但由於身材矮小,在當地竟沒有人願意用他。無奈之際,小熊與表哥一起種起了香蕉。

2006年的一天,熊朝忠在縣城一家書店看到了一本雜誌,並從雜誌裏知道了雲南有個拳王叫徐叢良,知道了劉剛辦的拳擊俱樂部,他仿佛看到了把夢想變為現實的希望。回到家裏,他向父母提出要到昆明學拳擊。

沒想到,聽完小熊對拳擊運動的介紹後,家人非常支持他的想法。“父母說我年紀大了,這就算是最後一次作為學生出去學東西,如果學不好,就回村討老婆種地過日子。”熊朝忠說。表哥給了他1000元路費,父母也拿出800多元積蓄讓他交學費。就這樣,小熊帶著1800元錢,以及對拳擊的滿腔熱情來到了省城昆明。

為生存而戰

中國“小泰森”打出一片天

拳擊俱樂部的創始人劉剛,2003年曾代表中國參加過亞運會、奧運會拳擊比賽,從國家隊退役後還在澳大利亞當過一年的職業拳擊手,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2004年12月從拳壇退役後,他開始致力於國內職業拳擊手的培養和國際賽事的推廣。與前來求學的熊朝忠溝通一番後,劉剛沒有嫌棄他個子矮、年齡大,最終還是收下了這個從煤礦坑裏成長起來的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