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分為兩種:一種是日盜,一種是夜盜。
守墳也分兩種:一種為守日,一種為守夜。
所謂日盜,就是白天進墓,因為雖說陵墓終年埋於地下,卻也分陽時陰刻。一些倒鬥之人相信白天在陽氣最足之時,墓內陰氣最低,進墓可以將未知的危險減少到最小。但是雖然危險降低了很多,但是卻是相對的。所以很少有有倒鬥之人這麼做。
至於原因,眾說紛紜,不過其中一種卻是很普遍的說法,那就是日盜進墓,在通過墓內種種機關之後,太陽幾近落山,陰氣逐步加重,而且日盜有一個很明顯的規律,凡是正午盜墓,必須子時才能出墓,具體原因不明。而子時恰逢陰氣最重之時,危險就會大大增加。沾染不幹淨的東西幾率也會提高很多。因此選擇日盜的倒鬥人,大多數是一些將死的老家夥,或者是一些被汙穢之物折磨的痛不欲生的,希望給自己和後人一個交代的時候才會如此,大多數盜墓倒鬥之人是不會冒這麼大的風險的。
相比於日盜,夜盜則是大多數倒鬥人選擇的一種盜墓方式。雖然危險,但是過程恰恰和日盜是相反的,天黑進墓,日出而出,雖說方式不同,但是卻是真正意義上將危險降到了最低。畢竟能從事這個行業,哪個不是將腦袋提在褲腰上過活,大部分倒鬥人都想發比橫財,但是有命拿必須也得有命花,隻要不到逼不得已,他們是不會選擇白天進墓的。
俗話說有白就會有黑,有好就會有壞。盜墓之人自然也有死對頭,那就是守墳人。
說到守墳人,並不是字麵上所理解的單純的看好墓地就可以了。他們這群人可不是我們以為的所謂皇陵大墓的看守,而是廣義上的守墳,不管是已經發現的墓地,還是沒有被世人所知的墓地,都會看到守墳人的身影。
以至於在這兩個圈子當中流傳了一句話,那就是隻要你看到了盜墓賊,那必定會有守墳人出現,同樣的,看到了守墳人也就知道方圓幾裏之內必定會有大墓。這幾乎成了一個不變的事實。
守墳人因為倒鬥的關係,同樣的分為守日與守夜兩種人。
而他們的目的可不單純的防止盜墓賊那麼簡單,這隻是其中的一個方麵,更多的則是提放墓裏麵的東西出來,這才是他們的根本職責。
盜墓的曆史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一些,無論是從小說還是從電視或者是網上都會多多少少的理解一點,最早的盜墓其實並不是為了發財,而是為了複仇,這個的起源大概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就算是《史記》當中關於複仇的盜墓也可謂是惜字如金。
“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大意是說伍子胥想為了給自己的父親與哥哥報仇,可是此時的楚平王早已死去五年,雖不能親手報仇,但是也要鞭屍三百。
後來到了曹操的時候,才真正意義上是為了發財而開始了盜墓,以至於後來幾乎一半以上的出土文物都是出自盜墓者的手中。
但是說到守墳人,相信大家並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因為守墳人出現的時間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不清楚。但是從一代代傳下來的資料,和一些無從考證的故事裏麵,大致的可以追溯到秦朝,秦始皇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