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托:富豪名人的財富選擇(1 / 2)

信托:富豪&名人的財富選擇

生活

作者:葉雨

今年7月16日,長江實業發言人確認,原本由次子李澤楷持有的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Unity Holdco)1/3股權轉讓給長子李澤钜,令李澤钜持股量增至2/3。從此,李澤钜的上市資產增至2900億港元。這裏所提及承載李氏家族財富的Unity Holdco就是李氏兩大家族信托之一。

家族熱衷獨立信托

最早的“信托”見於十字軍東征時期,那時人們因為遠征,而將自己的財產轉托給信任的人照管。後來這一方式逐漸規範化,也有不少人選擇將自己的財產轉給牧師代為經營。大型的財閥家族擁有自己的律師、會計師,也有自己專門的信托機構。掌握著寶馬的科萬特家族就有自己專屬的信托機構,家族財產都由這個公司打理,家族成員定期領取收益。

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就組建了自己的信托公司來打理家族成員的私人財產。第一代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創立了標準石油,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世界富豪。他的遺產通過信托的方式被傳承。到他兒子那一代,一共設立了五個信托。

洛克菲勒中心大樓在曼哈頓市中心,在這棟大樓的最頂層是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機構。在這個大套間辦公的正是幫洛克菲勒家族打理財產的工作人員。他們管理著洛克菲勒集團90%的股權。

洛克菲勒的後代雖不再是石油大王,梅隆的子孫也不再是鋼鐵巨子,但他們的家族依然控製著經濟命脈。他們的子孫沒有因爭奪財產而反目為仇,即使不願子承父業,也不會揮金如土,過著奢靡的“啃老族”生活。解開魔咒,幫助他們保全和傳承財富的正是家族信托,這在中國也正悄然興起。而解鎖的正是一群家族信托的管家們。華人富豪中,李嘉誠、劉鑾雄設有專屬的信托公司。但並不是每一個家族都大到需要設立自己獨立的信托公司。以巴克萊、彙豐等大型銀行為代表的公司解決了大部分無力擁有自己專門機構卻需要金融指導的家族的問題。

國內富豪在自己的公司中構建信托架構也是多通過銀行係信托公司。SOHO中國在香港上市,實際控製人張欣與潘石屹對公司的控股正是通過信托來實現。信托的受托人是彙豐國際信托,合計持有SOHO中國超過60%的股權,信托受益人是張欣。

家族信托好處多

促使富人建立信托的重要原因有三個:1、通過家族信托基金控製上市企業的股權,能幫助他們保護隱私;因為家族信托下的受益份額有多少,公眾將不得而知。2、避稅,家族財產一旦放進家族信托內,家族成員就會喪失法律上的所有權,日後再也不用繳納遺產稅,長遠而言,這還是比將財產代代贈與劃算。3、也是最重要的,當企業傳承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時,若依照遺產分割法進行分割的話,股權勢必散落到數十個親屬股東手中,鬆散的股權可能令企業的所有權麵臨極大的挑戰,東亞銀行遭遇阻擊便是可借鑒的案例。

因此,通過成立家族信托基金控股企業便成為了更好的選擇。信托是一種財產法律關係,委托人將信托財產移轉予受托人,受托人依照信托本旨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的目的管理或處分信托財產。

龍湖地產的信托設立人與監管人是吳亞軍,受益對象則包括吳亞軍在內的其他若幹家族成員。吳亞軍今年隻有48歲,這個優雅而又嫵媚的女人做過記者,1993年開始涉足房地產業,1995年創建了重慶龍湖地產有限公司。吳亞軍現在是龍湖地產的董事會主席。公司上市之後,為了避免家族企業的弊病,吳亞軍的丈夫蔡奎辭去了在公司的所有職務,隻保留了股權。吳亞軍家族的另一個家族信托為蔡氏家族信托,持有龍湖地產30.25%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