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榕樹下,創業,無人機模式(1 / 1)

榕樹下,創業,無人機模式

資深文青,都知道“榕樹下”這個文學門戶。

互聯網時代產品迭代,“榕樹下”逐漸淡忘於歲月、江湖。

虛擬的“榕樹下”似乎遁去,現實場景的榕樹下,不曉得又有幾人體驗。

南國酷暑,終於迎來一陣子難得的雷雨。

小區大榕樹,樹冠華蓋,四季蔥翠。夏夜,榕樹下。

微風拂麵,蛙聲鬧耳。雨滴鑽出密密的樹葉,老友,榕樹下暢談互聯網服務。

B2C價值傳導優於C2B?O2O消滅中間層到哪種程度?哪一端免費哪一端收費?產品迭代、場景設置如何提前設計?

廣州早茶。一位互聯網創業的前記者,被幾個舊同事輪番采訪。

做生鮮食材配送的這位,要消滅餐飲采購灰色利益的痛點。聊的結果,創業是傳統行業+互聯網,而非相反。

這位創業者因為之前有著數年與餐飲企業交集,所以才去做“互聯網+”創業。他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傳統行業積澱,在做“互聯網+”創業時還是要謹慎(有興趣了解這個創業項目的讀者君,可以發伊妹兒給我)。

《21CBR》采訪報道、行業研究和數據分析互聯網經濟,已有多年。細心的讀者君不難發現每期雜誌,“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微信公眾號(歡迎添加),以及微博、網站、新媒體聯盟等資訊產品,都對互聯網經濟、互聯網創業格外偏好。

這既是《21CBR》作為媒體組織對全民創業、萬眾創新這一偉大戰略的高度認同,也是《21CBR》自身融入新經濟的一種媒體自覺。

本期雜誌封麵文章《互聯網金控:痛點和甜蜜點》,描繪的就是互聯網金融生態。《21CBR》認為,互聯網金融隱含著一條關鍵的資金流主線——“資金收集—平台分發—收益回流—迭代循環”。我們試圖全景式記錄資金“運動/分級/生態”圖譜,我們試圖和大家一起思考:互聯網金融場景、風險、邊界和業態。

本期雜誌還特別多“場景”關注A股股災。大創業、大創新、大資本、大金融。“資本+”已經深刻融入現代商業的血液,汩汩流淌。

《21CBR》的標簽是“創新、創富、創智”。自我的商業模式是“無人機模式”,OS(操作係統)是研發企業商業模式,兩個支撐架是解構品牌企業+中小創業企業,而螺旋槳是聚焦證券化+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