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引子(1 / 1)

“讚美70後女人就是充分肯定東方的傳統美德。對比70後女人,眼看著中國傳統美德在80後和90後女人中,漸漸消失,正好趕上了東方傳統女人末班車的70後女人,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眼光者的視線裏,尤為珍貴。70後女人,不僅僅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的最後傳承者,也無可選擇的被推上劃時代的領軍人物。70後女人,你們真幸運,你們的傳統不太規範,可以得到諒解;你們的道德規範有點偏差,也能得到寬恕;你們的行為標準有些離譜,也會得到姑息,因為你們再張揚,遠比80後內斂,你們再突破,也不可能超過90後的框框。你們可以放大膽子去犯罪,而人家還會說你們隻是犯了一點點小錯誤。於此相反,你們遵循傳統方麵隻達到60後的50%,就會得到一片讚揚。。。。。。70後的女人,你們真幸運。”

上述是引用文友的一段話,不知是因為自已自戀,還是出生的這個特殊年代,讓我對70後出生的人群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我心中無論是70後的男人還是女人,他們身上都有一種60和80,90後沒有的思想觀念,既浪漫又現實,既彷徨又堅定,新舊精神理念的更替,讓成為中流抵柱的70後們,傳統的血液裏注進了新鮮活力,形成了一種逾矩而又不從心欲的生活模式。

我想再結一次婚。以70後女陶菲兒為典型代表,

通過她的生活,工作,家庭,婚姻,愛情,這一線索,引發出一係列社會問題,人情觀念,造成了一個時代兩對夫婦不同的生活軌跡,同為70後的他們,同一天走進婚姻殿堂的他們,在新婚當天經曆了怎樣的痛苦和尷尬

,又為他們以後的婚姻造成了什麼樣的陰影,他們能不能平安的度過七年之癢,順利的闖過十年之痛呢。。。。。。

本小說在注重描寫個人的情感世界,工作經曆,人生磨礪的同時,對主人公周圍的社會大環境也進行了細微的闡述。

引子

夜色茫茫,雨在傾盆,大街兩旁的各種店鋪也都打了烊,平時喧囂熱鬧的燒烤小吃點也已變得狼藉一片,除了偶爾的車輛寂寥的在無人的街頭嚎叫幾聲。不時的從高高的鴿子籠似的窗戶裏漂出幾多孩子大人的笑聲和電視劇《後宮甄環傳》那悠揚多情的片尾曲。

如劍的利雨還在瘋狂,在這條東抵火車站西達這座小縣城有名的建國飯店的北環路上,一大一小兩個身影越走越近,大的身影是手裏拿著傘的母親陶菲兒,高挑的身材約莫三十出頭,麵容灰白,步履踉蹌,臉上已分不清是淚水還是雨水,失神的眼睛裏都是絕望和無助。小的是已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諾諾,烏黑的眼睛,纖瘦的身材,肩上背著書包,淚跡斑斑的小臉寫滿了驚嚇和恐慌。

菲兒把手裏的傘都罩在了女兒身上,雖時令還在大暑,但在一個狂風驟雨的夜裏,穿著背心短褲的她倆還是冷的打起了哆嗦。何況菲兒就那麼直愣愣的被雨柱從頭上衝到腳下,她已分不清是被雨水澆的還是心被撕裂的疼發出來的寒如數九寒天的冷。諾諾懂事的看著菲兒,在雨水裏踮起小腳不停的給母親擦著洶湧如潮的淚花,身體緊緊的依偎著母親,把菲兒打著雨傘的手默默的往菲兒身邊靠,邊哽咽的哭邊恨恨的說:“咱們再也不要他了,我那個可惡的打人的爸爸”。

菲兒的心猛的一揪,象萬千芒針紮在心口一樣疼的連**都發不出,她下意識的把女兒緊緊摟了摟,想到半個小時前的那一幕,讓人心神俱碎的一幕,她做夢也想不到這就是與自己共枕了十幾年的枕邊人做出的行徑::雨點般的拳頭,狂雷似的怒吼,閃電般的腳踢,歇斯底裏的咆哮。她痛苦的閉上眼睛,眼角的淚伴著雨水如涓涓細流流也流不盡。

“再也不要他了”,菲兒傷心的喃喃自語著,婚後十一年來的風風雨雨,如電影一般在腦子裏放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