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布先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學者,專門致力於對古代作品的研究。他構想的共和主義與古希臘的共和主義有些類似。他從未讀過康士坦丁大帝以後曆代作家的政治性作品,甚至連報紙也沒讀過。因此,與其說他與卡索裏勳爵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倒不如說他是艾斯克耐茲同一時代的人。他一直這樣做學問,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他一生中劃時代的事件,他才從時代錯誤的夢中清醒了過來。然而,這個重大事件隻是讓他隱隱約約地意識到了當代社會的情況。很快,他又回複到對修希德狄斯和李維的研究中去了。美國革命給他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模糊,就像是大多數讀者對布魯圖的英勇行為了解甚少一樣。
這位老人非常喜歡閱讀對開本的學術性著作。很長時間以來,他就強烈要求瑪麗維澤爾再增加一些文學作品,並詳細論述了古代作家作品對於修身養性的重要意義。弗蘭克最後在辯論中表示退讓,部分原因在於滿足這位牧師的要求,部分原因是牧師的提議本身激起了他豐富的聯想。因此,這件事情應該全部歸功於查布牧師。這件事情一經確定下來,他馬上就乘船到北方進行探索。我相信,那次航行,他最遠曾到過波士頓。他當然是抱著非常好奇的心理去完成他的偉大使命的。通過努力,他最後竟然搜集到了一些非常有名的由埃爾澤維爾斯印刷的書籍,以及隻有查布先生才可能願意閱讀的許多其他古代作品。
那年冬末,這批書籍終於運到了小穀倉。那是牧師遠途跋涉歸來之後才運抵的。在書籍運抵之前,這位身材矮小的牧師校長經常忐忑不安地扭著身子走來走去。據說,當他看見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寶貴書籍時,他興奮了很長一段時間。遠在這些書籍到達之前,查布先生就做好了儲放它們的充分準備。書籍到達以後,他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放置到了各自合適的位置上。有材料證實說,在那段時期,他足足把它們的擺放位置調換了至少7次。大家都很納悶,在這段時間這位老人究竟在忙些什麼呢。原來他在設法按照人類科學對這些書進行精確的分類,並把它們分發給人們去閱讀。但不幸的是,他分出的幾個門類中連一本鬥也沒有,他的這些努力最後都白費了。
這件事情過去以後,他每天晚上都很有規律地去圖書館讀書。弗蘭克·瑪麗維澤爾在這方麵的想象力不亞於這位牧師。曾經有一小段時期,他也去閱讀一些深奧的書籍。因此,每天晚飯後,他們倆喝過茶就離開家,到圖書館去讀書。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發現,他們說不定會在整個冬天都一直那樣持續下去。
納德很少與這兩位信仰科學的人一道探討哲學問題。人們茶餘飯後都在小聲議論,說那位牧師正在鄭重地給弗蘭克講授古代哲學課程。因為那一段時期,人們發覺瑪麗維澤爾在大談舊學園和新學園的問題。可是,在一個非常沉悶的暴風雪之夜,納德在客廳裏等候著這兩位哲學家直到午夜,最後實在忍耐不住,就朝他們書的房間走去。他以為他們兩人正在埋頭學習。但當他走進圖書館時,他發現他們照明用的兩支蠟燭仍在燭台上燃燒著。蠟燭芯很長,可能沒有修剪過。火苗已經非常微弱,幾乎隻剩下最後的餘燼。隻見那位牧師坐在扶手椅子上,趴在桌子上睡得正酣。他的雙手下麵放著傑裏米泰勒所寫的《道德準則》一書。
在他對麵的另一隻椅子上,弗蘭克趴在蒙田的對開本作品上也睡著勒。桌子上放著一個石製的大水罐,裏麵盛著殘剩的威士忌酒,現在已經變得冰涼了。聽到腳步聲,弗蘭克猛然站了起來。從那個時候起,他幾乎再也沒去過圖書館。然而,查布先生並沒有放棄他幽默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渴望與他穿皮衣的朋友們交往。心靈物語世事總是反複無常,難以意料。如果你能以快樂、積極的心態麵對每一件事,讓快樂駐紮在心中,煩惱、困苦就會離你遠遠的,你就能擁有通向幸福的階梯。
就像查布先生一樣,以幽默的方式去對待生活,你會發現快樂會隨心而至。保持心情愉快每個時代的作家都曾試圖表明快樂在於我們本身,而不在於為我們提供娛樂的物體。如果讓一個人的心靈感到愉悅,那麼每種東西都將能夠讓他快樂。這樣一來,人們將幾乎沒有痛苦可言了。假設每一個事件都要接受我們的檢閱,就像人們列隊行進接受檢閱一樣。有的人可能感到很尷尬,有的人可能衣著不得體,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傻子之外沒有人會衝著主持儀式的人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