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張氏的這兩個心腹,小瀲還注意到還有一個神秘的人物,參與到張氏的這次行動中。這個所謂的神秘人物,就是張氏經常去的、那個尼姑庵的庵主。
這個庵主和張氏有幾十年的交情,兩個人可以說是親如姊妹,張氏和猶太人的私生子,就是在尼姑庵裏,在這個庵主的掩護下,偷偷生下來的。這個老尼姑本來是和張氏差不多的年齡,也已經七十多了,但看上去竟然沒有一點老態,麵容依舊清秀平滑,幾乎看不到任何皺紋,身材保持的也非常好,看上去頂多四十。
小瀲見過這個尼姑幾麵,不知為什麼,每次見到她,自己總是心搖神蕩,感覺這個老尼姑有種特殊的迷人的嫵媚,尤其她那雙俊眼,總會讓小瀲的心狂跳。小瀲知道,這個老尼姑絕對不是個平常人。
小瀲的父親和其他兄弟們,好像根本沒人理會張氏在幹什麼,不管這個張氏的品行如何,她畢竟是自己的至親,並且大家領的錢,還比爺爺李員外活著的時候多。還有,李員外活著的時候,家教太嚴了,大家都很壓抑,這下倒好,奶奶一當家作主,愛怎麼玩就怎麼玩,根本不管,所以,小瀲的哥哥弟弟們,都每天忙著找樂子,過的非常開心快活,誰去想李家正麵臨著巨大的危機呢?
所以小瀲感到,自己在這個家裏是如此孤單,但想到爺爺那慈愛的目光,和對他的殷殷期望和疼愛,他都忍不住傷心落淚,但同時,內心中也充滿了無比的力量。尤其是近一兩年來,爺爺根本沒把他當小孩,而好像把他當成了一個大人,甚至一個朋友,把家裏的曆史,甚至是比較不應該向他說起的曆史,也告訴了他。這諸多的秘密中,就有關於奶奶張氏和猶太人的那些事。
小瀲聽得時候麵紅耳赤,他不知道爺爺為什麼對自己說這些,但他知道,這是爺爺對他無比的信任,這信任裏,好像又藏著某種期望。
不過他畢竟是個十八歲的孩子,麵對心狠手辣的奶奶,麵對那個神秘的、不尋常的老尼姑,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但幸好,家裏還有一個人能幫他--那就是趙先生。
這個趙先生是兩年前來李家的,是爺爺為他特也請的私塾先生,奇怪的是,爺爺請來這個趙先生後,隻教小瀲一人,而其他幾個孫子,則請另外的先生教。小瀲的幾個哥哥弟弟們,私下裏沒少抱怨爺爺太偏心,因為喜歡小瀲,竟然單獨給他聘個師傅開小灶。一樣的孫子,為啥這麼區別對待呢!
李員外的兒子,也仗著膽子對父親的這種偏心,當麵抱怨過,也算是為其他的兒子鳴不平吧。但當時,李員外既沒發火,也沒解釋,隻是麵帶一幅冷冷的表情,靜靜的聽著。
小瀲還清楚的記得,當那個趙先生剛來他們家那段時間,根本沒給小瀲上課,而是一有時間,就和李員外兩人在一起聊天,而每次聊天,他們都是在屋子關門閉戶的單獨談,從沒有第三個人在場過,好像再談什麼絕密的事情似的。
小瀲還清楚的記得,就在爺爺死的前幾個月,一個雲淡風輕的午後。爺爺特意把他叫到後院,那個湖麵上的書房裏。雖然從小在這個大宅子裏長大,對於院子裏的一草一木,都那麼熟悉,但對小瀲來說,爺爺這個非常特殊的“湖上書房”,卻是異常陌生,這是院子裏最神秘的一個房間,他從記事起,進這個書房不超過三次。
就是在那個書房裏,不知道為什麼,爺爺向他詳細說起了、那個趙先生的神奇身世。爺爺的第一句話,就讓小瀲感到震驚:“那個趙先生可不是平常人,他是建文帝的後人”。
建文帝的後人?小瀲已讀過很多史書,建文帝他當然知道。建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也是明朝的第二個皇帝。本來,建文帝的父親被立為太子,但還沒等當上皇帝就死了。於是,當朱元璋死後,就把帝位直接傳給了孫子建文帝。而朱元璋的另外一個兒子燕王朱棣,一看自己侄子做皇帝了,當然不服,於是起兵攻入皇宮內,而正史上說,建文帝在他叔叔朱棣攻進皇宮時,死於大火之中。
但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建文帝其實沒死,並由此衍生出,種種匪夷所思的神奇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