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晚霞滿天,北海城周圍是一片屍山血海,空氣中彌漫著濃厚的血腥味,令人幾欲作嘔。

兩萬多頭裹黃巾的人都繳械投降,十人為一隊,被官軍全部用繩索綁著雙手,串成了一串,全部趕到一個地方,嚴密看護。

“驃騎將軍嶽”的大纛迎著晚風飄展,官軍的軍官從四麵八方趕來,逐漸向矗立在大纛下麵的嶽彥靠攏,不一會兒功夫,這麵大纛下麵已經是聚集了許多人。

“末將參見將軍!”眾人異口同聲的拱手道。

嶽彥騎在馬背上,掃視了一眼眾人,盧植、鮑鴻、華雄、張郃、曹操、關羽、張飛、曹仁、曹洪、沈豹、管亥、周倉、陳到、高覽、朱儁、孫堅、廖化等人都在這裏,都是熟悉的麵孔,唯獨有兩個人他不認識,一個身穿官服,一個滿身是血。

身穿官服之人,嶽彥不必猜測,就知道此人是青州刺史龔景,但那個滿身是血的人,卻身高八尺有餘,劍眉星目,體格健壯,手裏持著一杆大戟,腰間掛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

嶽彥注意到,那個人頭正是黃巾首領張牛角。

他徑直走到這個滿身是血的人麵前,拱手道:“敢問壯士,腰中拴著的人頭可是賊首張牛角?”

“正是。”這滿身是血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太史慈。

盧植急忙走到嶽彥身邊,對嶽彥道:“驃騎將軍,此人名叫太史慈,東萊人,有萬夫不當之勇。剛才將軍的大軍未到時,太史慈憑借一己之力,衝鋒陷陣,黃巾軍無人敢擋,不僅如此,他還在萬軍之中親手斬殺了張牛角,此等勇猛之士,將軍何不收納為將,為國效力,以後必然會成為將軍的左膀右臂。”

嶽彥聽後,仔細的審視了一番太史慈,但見太史慈不過十七八歲,正是青春年華之際。他熟悉三國曆史,自然知道太史慈是一員猛將了。他二話不說,當即哈哈大笑了起來,朗聲道:“如此勇士,如果我不用之,那麼我就是一個蠢材。太史慈,你可願意到我帳下聽用,為國效力嗎?”

太史慈本來就是要來投靠嶽彥的,聽到嶽彥的這番話,喜笑顏開,當即拱手道:“求之不得!”

“好好好,從今以後,我嶽彥的帳下,又多了一員猛將了!”嶽彥開心的道。

一行人在這裏一陣寒暄,隨後便進入了北海城,把酒言歡,慶祝勝利。

南陽、潁川、青州等地的黃巾軍相繼被平定,其餘各地的小股黃巾軍勢力望風而降,至此,浩浩蕩蕩造反的黃巾軍曆時三個多月,被官軍悉數平定。

六月初十,嶽彥率領大軍,從青州開始返回京城,原先滯留在冀州的幕僚,仍然留在冀州為官,為以後打下基礎。

六月十五,嶽彥率領大軍抵達陳留,朝廷聖旨頒布,以嶽彥平定黃巾軍功勞最大,授封為驃騎大將軍,又從武安侯變成了武侯,食邑冀州萬戶。

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人因為平定黃巾軍也有功勞,分別擢升為左將軍、右將軍、以及後將軍,封為鄉侯。

除此之外,在嶽彥在捷報中的舉薦之下,曹操被封為諫議大夫,孫堅、太史慈、關羽、張飛、張郃、高覽、陳到、曹仁、曹洪等人分別受封為校尉,原先跟隨嶽彥在冀州平定黃巾軍的屬將,再次獲得殊榮,分別加官一等,鮑鴻、華雄為中郎將,楊速、沈豹、卓立為雜號將軍,管亥、周倉、廖化都封為校尉。

而遠在冀州的人,也都正式獲得朝廷的認可,成為各郡太守,並在嶽彥的舉薦之下,讓沮授暫代冀州牧之職,代替嶽彥管理冀州。

這一係列的封賞中,有人歡喜,有人憂愁,遠在陽翟的劉備,獲悉這個消息,實在是懊悔異常,自己的兩個結拜兄弟都獲得了校尉頭銜,而他卻仍舊是一個白身,隻得到了些許錢財上的封賞。

嶽彥帶著大軍,凱旋而歸,一路上行軍較為緩慢,一麵安撫所過之地的百姓,一麵罷免不合格的官吏,所采取的各種戰後恢複的舉措,都獲得了民心的肯定。一路上百姓大多都是夾道歡迎。

到了六月底,嶽彥正式回到京城,在京城的東門外,聚集了很多很多的人,何太後帶領著新登基的皇帝,率領三公九卿以及文武百官在城門外等候,當看到嶽彥到來的時候,眾人的臉上都是一陣喜悅,凝視著遠道而來的英雄,喜笑顏開。

但唯有一人卻一臉鐵青,麵帶陰鬱之色。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將軍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