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一通梆子聲響起,道路兩邊的密林裏突然射來成百上千的箭矢,而道路的首尾兩端,又顯現出許多官軍的騎兵,張郃在前,高覽在後,管亥在左,周倉在右,瞬間將前來追擊的黃巾軍給包圍了起來。
而道路兩旁旗幟林立,呐喊聲不斷,響聲震天,黃巾軍見了,以為官軍人多勢眾,紛紛嚇破了膽。
“殺!”
張郃大叫一聲,挺槍縱馬,直接殺入了黃巾軍裏,高覽、管亥、周倉,也不甘示弱,紛紛奮勇殺敵,四麵齊攻,殺得黃巾軍屁滾尿流,膽戰心驚,死的死,傷的傷,投降的投降。
隻短短的兩刻鍾時間,這一戰便結束了。
張郃速戰速決,立刻撤軍,留下一地屍體,和一片被鮮血染紅的土地,揚長而去。
黃巾軍的後續人馬抵達這裏時,看到如此一幕,都有了一些忌憚,不敢再追,隻好將糧草丟失的事情上報在宛城的趙弘。
宛城裏,趙弘得知糧草被劫的事情後,憤怒異常,親手斬殺了前來報信的人,並下令逮捕十多名頭目,一律斬首示眾。
“如今糧草丟失,宛城中囤糧較少,我軍人多勢眾,隻怕維持不了多久。近日探子來報,驃騎將軍嶽彥與皇甫嵩、朱儁聯軍屯在博望,總兵力不過才三四萬人,我軍僅在宛城就有十餘萬,若是將其餘各地的兵力全部聚集一起,少說也有二十萬兵力。不如,我們在博望與官軍決一死戰,徹底消滅這股力量,若真能如願以償,則大漢元氣大傷,一兩年內,恐怕無法再糾集更多大軍前來進攻南陽,而渠帥也可以繼承大賢良師的衣缽,成為太平道的首領,繼續反漢!”趙弘身後的部將劉辟建議道。
與劉辟站在一起的龔都也點頭道:“此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與官軍來一次硬碰硬,如果不能力敵,立刻撤軍,還守宛城,進可攻,退可守。”
趙弘聽了劉辟、龔都的話後,便點頭道:“好,就這樣辦。傳令下去,集結分散在南陽各城的所有兵力,全部到宛城來,我要一鼓作氣,徹底消滅官軍。”
張郃、高覽、管亥、周倉四人凱旋而歸,並帶回來了兩千多黃巾軍的俘虜,以及大批糧草,嶽彥親自接見,聽聞此次都是張郃的功勞,便對張郃是一番嘉獎。
畢竟是五子良將之一,嶽彥對張郃信任有加,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他,也無非是讓他多立戰功,好在軍中立足。這一次,張郃一戰功成,嶽彥立刻將張郃提升為破虜校尉,而高覽、管亥、周倉也功勞不少,分別擢升為建議校尉、儒林校尉、昭信校尉。
關羽、張飛二人見張郃、高覽、管亥、周倉都得到了校尉了職稱,都有些眼紅和嫉妒,暗暗發誓,一定要在下一次的大戰中取得更優異的戰績。
隨後的幾天,嶽彥和趙弘都按兵不動,可嶽彥卻派出斥候打探,探聽到趙弘將所有的兵力全部集結在宛城,大約有二十萬的兵力,準備與嶽彥決一死戰,徹底消滅嶽彥。
大戰在即,獲悉這一消息後,嶽彥急忙聚集中將上一,對之前的部署做出了修訂,再次派出一支騎兵,共計兩千人,分別交由張郃、高覽二人帶領,張郃為主將,高覽為副將,二人迂回到宛城背後,待黃巾軍全軍出動時,便襲擊黃巾軍的巢穴宛城。
一切部署完畢,各將也都摩拳擦掌,這一戰,勢必會是一場惡戰,每個人都卯足了勁,準備依靠這次大戰,獲得更多的軍功。
兩天後,黃巾軍全部集結完畢,宛城內外人山人海,黃巾軍的士氣也十分高漲,勢要消滅官軍。
趙弘挑選出五萬精兵,派黃邵為先鋒,率領一萬人先行,劉辟、龔都分別率領一萬人分散在左右兩翼,他自己親率兩萬精兵以及所有黃巾軍迤邐而進,向著博望而去。
先鋒黃邵率領一萬人快速推進,抵達夕陽聚時,便在此停留,怕官軍有埋伏,先派出黃巾探子先去打探,可是黃巾探子紛紛一去不回,趙弘在後麵催的又急,無奈之下,黃邵便硬著頭皮前進,但前進較慢,生怕中了官軍的埋伏。
這也怨不得黃邵,他之前與皇甫嵩對陣,經常中埋伏。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黃邵處處小心。
但趙弘急著進兵,黃邵行走的較慢,他的部隊就快趕上先鋒部隊了,便下令讓黃邵走快點。
黃邵被逼無奈,隻好稍微加快了一點行軍速度,朝著博望前進,而他卻不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嶽彥等人的注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