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何進一聽這話,立刻站了起來,朗聲說道:“皇後娘娘說的對,現在首要的任務是讓新皇登基,穩定朝廷局勢,再次是先帝之前建立的四支平叛大軍必須盡快奔赴各地,配合州郡官軍進行平叛,如此雙管齊下,方能穩定朝野局勢。”

太常劉焉問道:“大將軍雖然所言極是,但先帝並未冊立太子,如今皇子有兩個,試問該哪一個繼位?”

“這還用問嗎?自古長幼有序,自然是立長子劉辯繼位了!”何進大聲叫囂道。

太傅袁隗緊接著便接住了話茬,說道:“皇長子劉辯才九歲,如此小的年紀,隻怕不能掌控好整個朝廷,必須要由人加以輔佐才是。大將軍是辯皇子的舅舅,不僅掌管天下兵馬,而且府中人才濟濟,不如由大將軍出任輔政大臣,加以輔佐新皇,以穩定天下局勢。”

此語一出,在座的眾人都麵麵相覷,三公九卿當中,有不少人是何進一黨,太傅袁隗、司空袁逢、執金吾袁滂皆暗中倒向了何進,這是不爭的事實。

除了這三位外,司隸校尉袁紹更是何進的心腹,虎賁中郎將袁術是袁逢的兒子,袁隗的侄子,又是袁紹同父異母的弟弟,在利益上,自然會跟自己的家人綁在一起。

還有袁氏的門生故吏,大多數都投到了何進的陣營裏麵,何進也借助袁氏的聲勢,扶搖直上,一舉成為了當朝最具實權的人物。

袁隗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表麵上是在為何進牟利,實際上,他們袁氏也會得到不少利益。

隨後,司空袁逢、執金吾袁滂便隨聲附和,他們到底是何居心,在座的人都心知肚明。

光祿勳丁宮是個直脾氣,十常侍在的時候,朝廷就被搞的烏煙瘴氣的,現在十常侍終於倒台了,劉宏也駕崩了,他本來還有著一絲期望,準備為新皇貢獻自己餘下的人生,竭盡所能,輔佐新皇。不想袁隗一句話,又想讓何進當輔政大臣,這不是明擺著要讓何進專權嗎!

他再也忍不住了,立刻反駁道:“不行!若是大將軍成了輔政大臣,豈不是又回到了外戚專權的時代?我堅決反對!”

此話一出,身為漢室宗親的太常劉焉也隨之響應。與劉焉比較交厚的太仆趙岐、大鴻臚劉陶、宗正劉寬、大司農馬日磾、少府許相等人也緊接著表態,表示反對何進為輔政大臣。

至於太尉楊賜、廷尉崔烈、衛尉張溫以及嶽彥、皇甫嵩、盧植、朱儁等人則並未表態,而是坐在那裏靜觀其變。

很快,袁隗便和丁宮吵了起來,丁宮能文能武,吵架一點也不含糊,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將吵得袁隗毫無還嘴之力,氣的吹胡子瞪眼。

無奈之下,司空袁逢出來幫助袁隗,兩個人一起和丁宮吵了起來,但仍舊不敵丁宮。

一時間,宣明殿裏聒噪異常,嶽彥靜靜的坐在那裏,靜觀其變,同時對丁宮佩服的五體投地。

萬萬沒有想到,光祿勳丁宮是如此厲害的一個角色,竟然當著朝中各大臣的麵,公然和何進一黨杠上了。

何進見丁宮如此囂張,袁隗、袁逢兄弟抵擋不住,袁滂更是知難而退,他擼起袖子,登時站了起來,雙手卡腰,扯開嗓門便衝丁宮喊道:“丁宮!老子忍你很久了!你他娘的算個什麼東西?居然敢和老子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