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一個鴻門宴,地主和富商們早就猜到了,估計著劉楊就會在酒席間借題發揮,隻是他們卻又不敢不來,開玩笑吧,不給劉楊麵子,那真的是活得不耐煩了。
好在啊劉楊還是守規矩的,並不會因為自己的貪婪而對他們動手,劉楊所想的隻是老百姓,這幾年太湖地區的地主們早已經改了性,沒有人敢輕易地克扣老百姓的工錢,而且地租子也降了下來,就是怕惹得劉楊盯上他們。
今天劉楊的一番話,讓很多人感覺這是不是要對他們動手的節奏,隻是劉楊不說下去,誰也不敢問,眼見劉楊往翠雲軒裏麵走,也敢忙的跟了上去。
翠雲軒今天辭了所有的客人,打掃的幹幹淨淨的,就是為了招待好劉楊,後廚所有的菜都準備好了,隨時可以直接上,為此還特意的請了十幾個臨時的活計,至於菜品,警衛排早就派人來做了檢查,而且還有人始終在這裏盯著,為了營座的安全,再小心也不為過。
人群擁擠著走了進來,自然有人安排座位,不過正中央自然是劉楊的位置,而和他一桌的人確實劉楊親自點的名,除了那個農民,還有李和平,還有一個老師和醫生,以及一位地主,兩位工廠主,加上兩個政府官員,就湊夠了這一桌。
春梅沒坐下,這種場合倒不是說春梅上不得桌麵,而是春梅自己不想坐下,總要有人伺候姑爺吧,越是這種場合,才要顯出姑爺的與眾不同高人一等,反正春梅對此是樂在其中。
這當然和一般人不一樣,在場的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也隻有劉楊身後站著一個專門伺候的,盡管隻是給倒倒酒倒倒水。
好在人們都已經習慣了,也沒有人說劉楊嘚瑟什麼的,或許是不敢說,或許是不能說,當然也不需要說,劉楊千般不是,但是卻是抗戰英雄,殺敵無數,包了太湖地區的平安,救了無數人於水火之中,這是不爭的事實。
老百姓是絕對感激劉楊的,甚至是崇拜劉楊,劉楊不但保了他們平安,而且還讓他們吃得飽穿的暖,讓孩子能上學堂,有了病能看得起病,這已經是他們所不敢想的了,太湖地區這幾年都沒有餓死過人,便可見一斑。
至於地主和工廠主們也有想法,劉楊對他們雖然有些壓製,但是並沒有趕盡殺絕,而且在籌建工廠或者是做生意上,給了不少的支持,唯獨對於土地劉楊始終盯得很緊,一點點的再從他們手裏往外扣。
說憎恨說不上,但是絕對不喜歡是真的,但是又不能不巴結劉楊,這就是地主們的無奈,所以,其實沒有人願意和劉楊一個桌,不過眼見著各行各業的都坐在了劉楊的那一桌上,地主們心裏有堵得慌,坐在那裏可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諸位,前日大獲全勝,殺敵近萬,乃湖州之幸事,本人心中頗為激動,所以請諸位來一起慶祝,今日絕沒有別的意思,大家放心吃喝——”或許是感覺到了壓抑,劉楊站起來舉著杯,打消了地主們的憂慮。
“來,一起幹一杯,為將士們奮勇殺敵,咱們敬他們一杯——”劉楊高舉著酒杯,一句話將氣氛提了起來。
說道將士們奮勇殺敵,無論是普通的老百姓,還是在座的鄉紳們,昂或是政府的官員,就沒有人不真心感激的,不是士兵們奮勇殺敵,一旦城破,小鬼子們殺進來,肯定對他們沒有好處的,小鬼子可沒人性,不一定會幹什麼事,絕對是無惡不作。
“敬奮勇殺敵的將士們——”幾乎是所有人下意識的跟著劉楊喊了起來,氣氛一下子在就拔高了,隨著劉楊一仰脖幹了一杯,所有人也都開始幹杯,這一刻沒有人敢偷懶耍滑,就連平時號稱不喝酒的人,此刻也幹了一杯。
無論是不是真心感激,但是那些戰死的將士,卻沒有人有絲毫的不尊敬,因為那是劉楊的底線,也是中國人的底線,是整個民族的底線。
“死了很多弟兄,我還活著,敬戰死的英靈——”劉楊這一刻心裏想的就是那些戰死的弟兄,沒有人比他更有感觸。
這一次將氣氛提了起來,隨著劉楊幹了一杯,於是劉楊又舉起杯來:“這第三杯敬為了中國赴死的所有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農民,還是什麼身份,隻要是為了國家民族赴死的都是英雄,這一杯敬他們,幹——”
沒有人偷懶耍滑,三杯下肚,不少人就感覺撐不住勁了,幸好劉楊沒有繼續下去,隻是朝眾人擺了擺手:“接下來大家隨意,一定要吃好喝好了,可別說我請客沒吃飽飯,回家編排我我可不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