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0章 回歸(2)(2 / 2)

如今日本人又來了,同樣是以掠奪為主,根本不顧緬甸人的死活,正是因為看穿了這一切,達昂將軍才會放棄當初以虎驅狼的策略,而是直接翻臉,和日本人鬥爭。

靠人不如靠自己,這是達昂將軍最深刻的體會,以如今的情況來看,或者是相信了劉楊的判斷,抗擊日寇已經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劉楊有一點說的沒錯,日軍已經後續乏力了,或者說耗盡了國力,這種情況下堅持不了多久的。

那麼一旦勝利了,達昂將軍就剩下和英國人抗爭了,以現在的程度,英國人也很難在他手裏討多少便宜,到時候反而比對付日本人更容易,當然真正的獨立自主且還是需要更長的時間。

不過一旦日本人退走,達昂將軍知道自己就到了發展的時候了,什麼時候能擺脫英國人,就看自己發展的怎麼樣了,從經濟。內政以及軍事上,隻要讓英國人感受到壓力,應該很快就可以了,但是達昂將軍也知道自己的短板。

達昂將軍有眼光,對於內政有把握,在軍事上就乏善可陳了,但是也勉力維持,占了劉楊的便宜,對日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但是達昂將軍知道自己的短板,對於搞經濟一竅不通,劉楊說得對,一個國家要想強盛,經濟上必須要發展,而發展經濟就要發展工業,不但要發展重工業,比如說冶金、石油等行業,還要發展輕工業,但是對這些,達昂將軍卻是一點摸不著頭緒。

再看看劉楊,現在緬甸大半的工廠都是劉楊帶來的,水泥廠,機械廠以及化肥廠,還有開礦的工廠,無論是從收益上,還是從管理上,都能看得出來劉楊的手段。

達昂將軍從來都不認為天底下有一輩子的敵人,況且他和劉楊也不是敵人,所以還是有很多可以交流的,約請劉楊來緬甸做客,這就是為以後打基礎。

達昂將軍所想的,劉楊又怎麼會看不明白,說真的,對於緬甸劉楊看重的隻是礦產,至於發展經濟唯一的作用,就是緬甸是中國的鄰邦,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從緬甸支援國內是最快速的,特別是一旦戰爭勝利,國府肯定會第一時間修複中緬公路,保證對外的聯係。

沉吟了一下,劉楊嗯了一聲,和達昂將軍握了握手:“將軍,哪怕是戰爭順利了,我也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短時間沒有空,不過我肯定早晚會來的,就算是真的因為各種原因來不了,那麼我也會派人來緬甸,加強雙方合作是必要的,到時候我也需要將軍的支持呢。”

原本沒有太多想法的劉楊,此時想到了去了羅島之後的情況,那時候肯定需要一些國家的支持,然後建立邦交,一次確定羅島的地位,不至於有什麼反複。

這也是劉楊為什麼拚命地和美國拉上關係的原意,羅島在美國幹了很多工廠,同時積極地參加社會公益,經常的與政府合作,可以用巴結這個詞,也是這幾年才得到了美國的認同,也隻是認同羅島地區的地位,而羅島更需要更多國家的認同。

在劉楊的安排下,在鄭金鳳的推動下,周邊的幾個小國家,包括東道主洪都,都建立了邦交,甚至洪都都在羅島建立了外交,正是在羅島建立大使館。

為此羅島可以說付出了不少的代價,但是卻借此擺脫了以後洪都翻臉的可能性,而且就算是翻臉,隻要沒有其他人幫洪都,劉楊也不用擔心,承認羅島的人越多,羅島發展的就越快越好,就越安全。

兩人簡單的對話,層次卻很高,基本上確定了以後的合作,達昂將軍也不扭捏虛偽,感覺打到了目的,朝劉楊打了個軍禮:“劉長官,祝你一路順風,達昂歡迎你任何時候來緬甸做客,達昂一定會用最高的禮節來接待你,你是緬甸人永遠的朋友,你為緬人付出的我們都看得到,另外我想在臘戌建議做紀念碑,將特務營戰死的士兵的名字都銘刻在這裏,讓後人能夠記住這些英雄,記住他們為緬甸曾經流血犧牲。”

這是達昂將軍冥思苦想出來的一招妙棋,還是從劉楊嘴中得到的想法,隻要有這座紀念碑,就等於和劉楊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可以說是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