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官,你就這麼能確定小鬼子很快就會失敗?”胡師長有些不太相信,雖然日軍大不如從前,其實國軍何嚐不是,精銳也在不斷地消磨之下,漸漸地都變成了新兵,唯獨基數越來越大。
在這一點上,日軍遠遠不能和國軍,國軍亂七八糟的加起來,就足足有近千萬人,近乎於是日軍的十倍兵力,但是就現在看來,國軍依舊一點沒有便宜可占,絕沒有劉楊說的那麼樂觀。
掃了胡師長一眼,劉楊一陣哈哈大笑:“為什麼不能確定,國軍和小鬼子現在幾乎是旗鼓相當了,暫時能夠維持一個平衡,而我一旦回去,勢必會壓垮日軍最後一根稻草,隻要我回去了,情況就會起變化,你們相不相信?”
劉楊敢說這話,自然是因為知道翻過年去,到了1945年,會發生什麼,而現在距離這一切已經為期不遠了。
或許有人心中不以為然,卻沒有人當麵質疑劉楊,足可見劉楊的強勢。
當然接下來,話題就變得輕鬆了一些,劉楊不在說那麼多敏感的話題,眾人也將眼光放在了喝酒上,後來還討論接下來應該如何防守。
對於劉楊的離開,無論是吳道陀還是達昂將軍,都是很支持的,劉楊一離開,特務營的影響力就會慢慢地消退,而且日軍也被壓製了,這對於達昂將軍和吳道陀來說,絕對是最好的消息,唯獨就擔心日軍會有援兵到來,那樣日軍會從新發動進攻,沒有了劉楊居中坐鎮,誰也沒有太大的信心。
同樣的道理,眾人對於劉楊的離開也有疑慮,無可否認的,日軍更對劉楊有些發怵,所以劉楊在的時候,日軍未必會發動進攻,但是劉楊走了,參與的第二師團和五十五師團,外加一個三十三師團,加起來其實還有將近五萬人,他們隻是被劉楊打怕了,可不代表真的失去了戰鬥力。
當然這一點達昂將軍也能克服,那就是聯絡好梁長官等人,既然劉楊給了他這麼一個機會,達昂將軍自然願意和梁長官胡師長接觸、來往、親近,因為雙方的訴求是一樣的,都是抗擊日寇。
對於梁長官等人打的什麼主意,達昂將軍明白得很,雖然心裏有些不舒服,但是從理智上來講,這是最符合雙方的訴求的,梁長官想要將戰爭拉倒緬甸來打,不願意在自己的國家打,而達昂將軍則需要守護最後的一塊落腳地,這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劉楊將梁長官介紹給他們,其實就是讓他們自己能夠聯絡,一旦他離開了,沒有人居中策應,他們很難尋找到一致的利益點,個人有個人的算計,到最後誰都不願意吃虧,其結果未必會好的了。
不過這不是劉楊需要考慮的事情了,既然決定要離開,剩下的事情就讓他們自己商量更好,畢竟劉楊在的時候,可以憑著自己的威信,強行壓製所有不同的意見,但是他一走,誰也做不到這一點了。
這一頓酒到了後麵,劉楊已經喝的醉了,已經很少說話了,大都是梁長官和達昂將軍他們說話,不過劉楊觀察著,吳道陀始終差了達昂將軍一截,在梁長官和胡師長麵前,遠不如達昂將軍更受重視。
不過吳道陀也重視到了這一點,隻是拉著那猜拚命地親近,兩人倒是很快找到了共同的言語,當然也是因為劉楊宣布將義勇軍並入北獨立軍中的原因。
雖然劉楊說了這話,但是真的要合兵,其中還有很多的事情,首先,吳道陀並沒有能完全接收義勇軍的能力,因為北獨立軍沒有獨立的經濟支撐,也沒有獨立的後勤支撐,根本無法籠絡住義勇軍,就不要說義勇軍本身以特務營的附屬自我感覺的。
劉楊等於將指揮權交給了吳道陀,但是吳道陀明白,一支從經濟上和後勤保障上完全獨立的部隊,而他沒有任何的反製手段,其實雙方說是隸屬,更多的是合作,義勇軍歸屬到北獨立軍隻是一種說辭。
如果這一點不能搞明白,那麼雙方都走不遠,吳道陀隻有拉攏住義勇軍,才能和達昂將軍抗衡,沒有了劉楊,他和達昂將軍的矛盾遲早是要爆發的,說到底沒有人願意屈居人下,僅此而已,就注定兩人之間有不可彌合的裂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