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緬甸人以為可以借助日本人將英國人趕走,但是很快他們發現日本人就是一隻狼,遠比英國人更凶殘,很快那些人就不得不改變了主意,又開始聯絡美國支持。
這種情況下,擁有地盤的獨立軍則是很多青年投軍的首選,所以他們不遠千裏來投奔,讓獨立軍進一步的擴充了部隊,但是他們也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
隨著特務營的支持,吳道陀在緬北開始發展工業,短短時間裏,建設了水泥廠和煉鋼廠、織布廠和軍工廠,為緬甸帶來了一絲生機,並且開始修建醫院和學校,這讓吳道陀的聲望如日中天。
隻是這種不斷的動作,卻讓日軍深深的憂慮,雖然對印戰場上始終不得寸進,但是開始請求國內支援,一旦支援趕到,日軍將會繼續派兵圍剿獨立軍和特務營,絕不容許緬北政府的存在。
而因為獨立軍的存在,緬甸也出現了很多的遊擊隊,雖然大都是自發性的武裝,沒有組織,不會有太大的軍事意圖,但是隻是騷擾,就讓日軍的運輸出現了問題。
針對這些,獨立軍的吳道陀派出人手,對於遊擊隊進行了整頓和收編,並且給予了支持,以曼德勒以北的地區,發展了數千遊擊隊,開始向南滲透。
隨著形勢的越加嚴峻,對於日軍來說情況更不妙了,到了八月初,日軍的糧食就已經供應不上了,這源於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遭受到了美國的打擊,導致日軍艦隊損失慘重,向南亞戰區運輸成了問題。
而另一方麵,緬甸等國家的糧食本來就並不豐產,隨著日軍的入侵,緬甸又一度荒廢了一些良田,糧食危機進一步加劇,不得已日軍實行了三光政策,導致緬甸人對日軍的憎恨加劇。
這種情況下,劉楊以特務營和獨立軍的名義不斷地往南方運送化肥,並且積極地發展農業,日軍竟然破天荒的選擇了沉默,裝作並不知道一樣。
日軍已經開始餓肚子了,以至於甚至出現了曆史上有名的草食將軍,更流傳著一句話:“日本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緬甸到處都是野草,竟然說沒有食物——”
這聽上去好像是玩笑,更無法相信這是以為司令官說出來的,但是這卻是事實,這意味著日軍糧食的短缺到了一定的程度,短缺的絕不隻是糧食,隻是糧食讓日軍的戰鬥力下降的最厲害。
如果不是這許多問題,日軍早就反擊了,絕不至於讓特務營在緬北猖狂。
九月七日,國民軍第一九四師,以及預三十二師,聯合保安軍等,對保山地區發動了反攻,一舉奪回保山和舊城等地,消滅日軍兩千餘人,再一次扭轉了局麵。
保山地區的光複,意味著保山地區和獨立軍已經連成一片,並且作為友軍一起麵對日軍,同時自貢利拉修建了一條通往瀾滄江的道路,並且擴寬,保證可以行車。
情況不斷地變化,在西麵,英美中印也不斷的發動進攻,與日軍在印緬邊境交戰,不斷地阻擊日軍,隻是日軍無法西進。
日軍後續乏力,對於各方麵的反撲,隻能采取防守,並且要求國內支持,不斷藥補充物資,還要補充兵員,接連的戰鬥,導致日軍各師團損失慘重,如果再不補充的話,那麼日軍可能就要敗退了。
這種情況持續到了十月份,整整四個多月的時間,讓各方麵有了真正喘息的機會。
借著著寶貴的一段時間,獨立軍將勒瓦以北打造成了根據地,並且主動讓士兵和日軍不斷地接觸,並且和特務營配合,不斷地偷襲日軍的小股部隊,雖然各有傷亡,大師獨立軍的精銳卻是越來越多。
獨立軍的優勢進一步顯現出來,因為他們可以隨時征兵,不斷地補充兵源,而日軍卻是死一個少一個。
而借著這一次的休整,義勇軍擴充到了三千人,並且組建了以貢利拉為根本的政府,首次確定了特務營存在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並且開始推行一係列的法律,如刑法和合同法,一次確定了特務營合約的合法性。
而義勇軍政府又和獨立軍組建的戰區聯合政府,雙方合並,增添了一些法律,同時確定了共同發展的綱領,再一次為特務營的合法性背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