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江東局勢(2 / 2)

寺內壽一不敢輕動的原因,主要是桂係始終虎視眈眈,日軍每退一步,桂係部隊就盯防,隨時做出發動進攻的狀態,死死的咬住日軍,讓寺內壽一深深的顧忌,特別是在物資送不上來的情況下。

另外隨著安徽局麵明朗,隨著日軍攻克武漢,特務營太湖基地,忽然開始擴張,連日攻陷郎溪高淳等地,隨即兵臨蕪湖,不斷地攻城略地,開始擴大地盤。

日軍有計劃的收縮,並不和特務營硬碰,主動放棄了如博望這些小縣城,開始在幾個大城市囤積兵力,準備和特務營展開交戰,死死的控製住蕪湖,甚至連宣城都主動放棄了,往北隻是控製了馬鞍山,放棄了當塗、丹陽等地。

物資的匱乏又像是一陣寒流席卷了日本本土,以至於各種物資彈藥供應不上,導致在中國整體的進攻延遲,這是因為日本囤積的物資比不上消耗的,才導致這種結果。

而這種根源在於物資運輸不暢,因為日本國內的反抗軍在加劇,因為物資開采被破壞,讓物資囤積困難,在經過一陣的消耗之後,就會出現一陣子空虛期,而這種反應,又會作用在中國的日軍部隊,畢竟沒有充足的物資,日軍也不敢貿然反動進攻,否則到時候彈藥消耗光了卻補充不上,結果絕對是可怕的。

原本躁動的日軍在攻克了武漢之後,不得不從新轉入防守的態勢,除了盡量的壓製國軍,日軍不得不保守起來。

而這種情況對於特務營來說,卻是最好的休養生息的時候,得到了項英回饋的情報,劉楊才會下令太湖基地擴張。

日軍為了有充足的兵力,一方麵為了分散特務營的兵力,本身在如高淳、郎溪這樣的城市留守的兵力不多,甚至像是常州等地兵力都有限,所以幾乎沒有和特務營各所屬部隊沒發生接火,日軍就完全撤退了,很快整個太湖地區一直到長江就剩下蕪湖和馬鞍山還在日軍手中。

日軍放棄是有原因的,畢竟占領這麼多的城市,特務營需要分兵,而且因為是在日軍腹地,所以這些城市都不得不留下強悍的兵力,但是特務營兵力有限,分散的越厲害,戰鬥力自然也就變差了。

可惜特務營沒有完全上當,對於這些城市並沒有派太多的兵力鎮守,而是選擇了派遣以連級為單位的部隊去駐守,然後大股部隊巡回,不會被輕易地抓住蹤跡,一旦有情況,如果日軍勢大,他們可以先撤回去,如果日軍兵力不足,他們又可以合圍殲滅日軍,總之完全背離了日軍的打算。

這種作戰方法,讓日軍感到無奈,攻破這些城市很容易,但是一旦打草驚蛇,特務營又會從新縮回去,關鍵是如果不能消滅特務營的部隊,奪回這些小縣城意義不大。

但是對特務營卻意義很大,這意味著可以又更多的資源利用,最少可以在秋收的時候,準備更多的糧食。

而日軍卻分裂成兩種聲音,奪回和觀望,都是有利有弊,如果特務營縮回太湖,依靠蘇州等幾個基地城市防禦,這種集中防禦,讓日軍都很頭疼,特務營經營的城市就好像烏龜殼一樣。

特務營和國軍不完全一樣,特務營更注重科技發展,建設了不少的工廠,其中就有水泥廠,在太湖周遭,特務營興建了十幾座大小不一的水泥廠,不斷的生產出來水泥,然後加固蘇州等地的城防。

日軍幾次轟炸水泥廠,但是效果不大,蘇州無錫湖州等地的城防已經被加固到了變態的程度,隻是讓日軍看見都覺得沉重,以至於日軍都考慮收益問題,從而沒怎麼轟炸這些城市。

特務營修建的防空工事和戰鬥堡壘,即便是日軍也要承認先進性,普通的炮火根本打不動,而且在增強防禦的同時,這些碉堡是被連接起來的,整個城市就是整體的防禦,相當的強悍。

西山島的設計院原來越完善了,伴隨著特務營的壯大,所設計的碉堡也越來越超前,日軍要想攻破這樣的堡壘,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根本不敢去想像,可能能拖住數十萬部隊,還要消耗不可計量的炮彈和炸彈,日軍承受不起,那會完全的打破日軍的對華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