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隊在劉楊看來真的不多,才五六百小鬼子,挖這條地道耗費了多大的人力物力,就坑了五百小鬼子,這也未免太虧了,不過山下奉文顯然很小心,一個大隊損失了不疼不癢的,卻能知道特務營逃走的方向。
不過想到這,劉楊還是不厚道的笑了,山下奉文那可就想錯了,主道和副道是分開的,隻有一開始得意短路時交互在一起的,之後不說南轅北轍,但是也是各奔東西,一個向北一個向西,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啊。
再說這一個大隊的日軍衝了進去,其實地道中隻能容兩個人並排前進,而且隔一段路,還有一個隻能容一個人通過的節點,這本身是為了地道的堅固而打造的,但是如今卻用來充當那一夫當關。
能看見的特務營沒幾個人,但是裝備很精良,二十多人卻有四挺機槍,還有鐵板作為掩護,有人背著彈藥箱,在這種地方,沒有人敢使用手榴彈,完全憑著子彈廝殺,平時都是逃得無奈,但是現在是追的無奈。
特務營的弟兄早就在節點上架好了機槍,等待著日軍進來,日軍才一露麵,機槍就響了起來,一下子將五六百日軍攔在哪裏。
這邊打起來,前麵又在下一個節點布置陣地,同時開始繼續向前運送彈藥,用不著高的那麼緊張,一挺機槍主意將地道完全封鎖,理論上來講,如果機槍永遠打不完子彈的話,一個人可以永遠的堵在這裏,前提是不會累。
這種地形很容易,日軍被打死了不少,但是很快鐵板也出現在了日軍那邊,但是鐵板不能將地道全都堵死,特務營也早有準備,他們會將油罐砸過去,然後點燃,用火焰對付日軍。
一直等到這裏的子彈打光了,日軍拚著損失也快接近了,結果特務營的弟兄忽然撤了,根本不給小鬼子機會,他們飛快的撤到了下一個節點,隨即有人接替她們和小鬼子硬杠,激烈的槍聲在地道中那麼壓抑。
而此時的劉楊則已經進入了副道,開始和日軍岔開,一路往西北而去,那條地道是偏東北的,真的是各奔東西,日軍根本想不到。
十幾裏外,王誌信也已經埋伏好了,遠遠地張望著,心中也不免緊張,畢竟這是預備師第一次打這麼大的戰役,以一個師五六千人麵對精銳日軍兩萬多人,由不得王誌信不緊張,畢竟這些都是新兵居多。
士兵們更緊張,以前打鬼子,都是一個團去揍人家一個中隊,還要訓練戰術,現在反過來了,以前的戰術用不上了,也不知道師座有什麼準備。
很多人覺得這個陣地選擇的不是很好,雖然是高地,但是孤零零的土山,四五十米的高度,擋不住小鬼子,好在時間充沛,預備師在這裏修造了堅固的工事群和碉堡,有不少還是水泥混凝土造的,相當堅固結實。
除了這一座土山和周圍的幾道梁子,這裏的地勢整個很平緩,處於窪地狀態,因為是鹽堿地,所以就連雜草和樹木都很少,僅有的不多的樹木也都長在土山上,望下去,白花花的好像一片海子。
這裏無遮無擋的,根本不利於防守,按照預備師的想法,應該講日軍引誘到廣德,利用廣德堅固的城防,一點點的將小鬼子拖死,而不是在這裏打消耗戰。
可是任何人也做不了決定,因為這命令是劉楊下的,沒有人能反對劉楊的命令,王誌信也不敢,畢竟營座這麼做有他的道理吧?
王誌信隻能這麼安慰自己,這一次劉楊下令讓他帶領部隊前來,還特意交待他,不到目據地也不要說出準確的位置,避免被小鬼子的奸細追查到,王誌信等到了這裏才宣布這裏就是陣地的。
三天的時間,修建了很多的工事,連成一片,甚至還有防空洞,這是劉楊特別要求的,還讓王誌信在防空洞裏藏了一些木頭,而且很多,這都是從廣德那邊運送過來的,也不知道劉楊想要幹什麼用。
這裏剛剛越過妙西鎮,算是妙西鎮和東林鎮的交界處,河網密布,水量充沛,劉楊找這個地方可沒少費勁。
如果從高處俯仰這裏,就不難發現,其實這片陣地選擇的是整個妙西鎮和東林鎮地勢最低的地方,在這裏形成了一個盆地,足足有幾千畝的盆地,偏偏盆地中央還有這麼幾個山包。
至於劉楊想要幹什麼,別人真的不明白,但是王誌信隱約的猜到了一些,大約劉楊是想水淹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