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教究竟有多少人加入了軍隊,但是這些被洗腦過的教眾,在不對中也宣揚博愛,上了戰場很消極,甚至有人致死不願意殺人,更不要說去殺害平民。
救世教這種博愛世人,幫助他人的教義,很得人心的,最少劉楊覺得很有市場,也的確在日本發展的很快,數千人教眾可不是鬧著玩的,關鍵是政府也不能製止,畢竟日本政府也對國內的老百姓提倡博愛,最少要愛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
但是在部隊裏,山下奉文都為此發過脾氣,也為此正在頭疼,有些士兵不肯打仗,他們嘴裏一套一套的,宣揚博愛,宣揚非戰的思想,你說他們背叛吧算不上,也沒幹啥了不得的事情,但是卻影響了很多人,讓很多人都開始厭戰。
其實救世教之所以大行其道,這和日本國內的國情有關,為了這場戰爭,日本舉全國之力,發動了戰爭,但是在打了這麼久之後,日本已經打窮了,真正的問題體現在老百姓身上,因為勞動力的缺乏,因為優先供應戰爭的原因,老百姓甚至出現了饑荒,部分地區遭受天災,甚至出現了餓死人的情況。
本身國情如此,再加上反抗軍的搗亂,讓日本進一步的惡化,死人更多了,無數人處在饑餓和疾病之中,救世教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的,他們幫助那些處在饑餓和疾病中的人,馬而且都是無償的,甚至不需要你去相信救世教,他們隻需要得到心靈的洗滌而已。
越是這種不求索取,不求回報的態度,救世教就越有人信,教義宣揚博愛,宣揚救人,宣揚照顧好自己和家人,你絕對挑不出一點問題,但是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是厭惡戰爭的,卻偏偏被強行征兵。
厭惡戰爭本身在日本並不是罪大惡極的,日本政府也容許這種思想的存在,說到底,日本政府對待本國的國民還是不錯的。
但是當這些人來到了中國,他們不斷地在不對中宣講,本身就拉攏了不少人,在整個華中華北戰場上,都出現了他們的身影,如今忽然有了言傳身教的俘虜,簡直是如魚得水,歡暢的不要不要的。
這些俘虜回到蘇州,很快就和救世教的人接洽上了,不需要可以聯絡,他們根本就是類似的人,於是湊到一起開始唱起了家鄉的歌,懷念著家中的親人,這一點誰也無法阻止。
但是那種悲傷是會傳染的,越來越多的士兵加入進來,被勾起了想家的情緒,正常的情況下他們很快就會過去,但是這一次過不去了,因為有人就是為了故意的讓這種思想傳出去。
他們不需要說,他們隻需要哼著家鄉的小調,然後就哭了,哭聲是會傳染的,這個哭了,就跟著有人哭,結果蘇州從幾百人到幾千人,最後上萬人都在哼著小調流著眼淚,想著家中的親人——
很多人抱頭哭成一團,特別是那些在中國戰場上呆了幾年的日軍,一時間哀聲一片,讓山下奉文腦袋發大,如果繼續醞釀下去,那麼很可能兵無戰意,吃敗仗那就跑不了了,敵人本來就在城中虎視眈眈的,隨時可能跑出來偷襲。
誰能想象上萬人的哭泣究竟始終什麼樣的場麵,或許這種壓抑的哭聲聲音不會太大,卻讓整個蘇州城沒有一絲其他的聲音,沒有哭的士兵也沉默了,甚至不想說話,也都跟著想家,想念自己的親人。
山下奉文呆呆的望著那麼多人的哭聲,有心嗬斥,但是一旦形成了一種態勢,山下奉文也不敢強行壓製,否則爆發出來就足以讓他粉身碎骨,可是怎麼辦,這種思想在他察覺的時候就已經散播開了,就算是此時清理那些散布著也無濟於事了,況且他又能對那些散布著怎麼樣。
想家沒有錯,想念自己的親人也沒有錯,就算是哭出來也沒有錯,甚至唱唱歌也沒有錯,誰能阻止,一旦壓製的話,早晚會成為定時炸彈,可是不壓製又能如何?
這種情緒的出現,則直接影響到了戰鬥力,很多日軍士兵消極的應對,讓原本就艱難的戰鬥變得更加艱難,但是山下奉文也想象不到這是個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