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重用(2 / 2)

而另一個原因則較為隱秘,那就是這些家人在西山島的軍官或者士兵,就等於和劉楊生死綁在了一起,誰也不敢背叛,這也相當於將人質交到了劉楊手裏,如果背叛了那下場可想而知,劉楊從來就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

劉楊和特務營享譽全國,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知道的都是劉楊抗戰英雄,卻少有人知,劉楊心狠手辣,下手無情,王誌信可是曾聽說過,劉楊曾經動用過千刀萬剮的酷刑。

麵對這種長官,王誌信可不敢有絲毫的小心思,老母親和妻子兒女送到西山島,也就完全上了劉楊的船,哪怕是提拔到旅長師長,甚至於是軍長,他王誌信幹涸劉楊掰腕子不成。

來時的路上,老母親曾經說過,劉楊此人不簡單,精通權謀之術,又善於經營,更兼之善戰,號稱百勝將軍,短短時間有了如此天地,跟著他自然有莫大的機緣,如投靠就全心全意的賣命,決不可三心二意,否則必然死的很慘。

王誌信深以為然,從特務營和特戰隊對劉楊瘋狂的崇拜中,就看得出來,劉楊的權謀之術,再看看十三旅和一零五師的士兵,也都充滿了崇拜,那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確實存在的。

至此,王誌信徹底歸心,讓劉楊得了一個愛將,後來王誌信也的確給劉楊帶來了不小的驚喜,還真沒有白白浪費自己的信任和期望。

鎮江拿下,如今太湖地區之蕪湖地區,江南之地,便再沒有日軍的威脅,唯有一個南京,但是有李旅和獨立團在,還有剛剛從高淳調過來的第九團的孫誌遠,如今入住溧水,對南京形成了很大的威脅。

而同時在蕪湖宣城一線,還有六十師和十七旅,再加上湖州的預十九旅,如果在廣德有王誌信組建的部隊,那麼哪怕是柳川平助打回來,日軍也休想那麼輕鬆。

如今保安軍駐紮蘇州,十三旅在無錫,一零五師在溧陽作為總支援,再配合各地的遊擊隊和民兵,任何人想要進攻,那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隨著手底下部隊越來越多,劉楊需要更大的地盤來維護部隊,首先糧食問題必須解決,如今又快到夏收的時候了,糧食問題再一次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劉楊接連進攻,也未嚐就沒有這些想法在其中。

太湖雖然不錯,但是畢竟資源太少,想要發展就必須要擴展地盤,留言感到如今才知道那些軍閥為什麼這麼熱衷擴充地盤,不是貪念,而是被情況所逼。

劉楊沒想過去做什麼軍閥,隻想著打鬼子,但是隨著部隊不斷地擴張,所需要的各種物資就越來越豐厚,需要糧食,無糧不穩,也需要鋼材,不然製造不出槍炮子彈,沒有這些怎麼打仗。

但是發展部隊,增強戰鬥力,所需要的千頭萬緒,棉衣棉被膠鞋布鞋,各種生活物資,哪怕是鹽巴都要想辦法,還要保證該供應的肉類,各種各樣的物資能讓人發瘋,幸好自己還有些不錯的下屬,支撐著劉楊麾下政府的運轉和發展。

部隊攻打,戰事的勝利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還是行政跟上,劉楊手底下能帶兵打仗的不在少數,一抓一大把,但是行政人員卻並不多,不是劉楊在精簡人員,而是真的找不出來有足夠能力的,畢竟這裏可是日軍腹地。

沒有行政人員,就意味著後勤不穩,後勤不穩就可能造成戰場上的失利,戰爭打的本身就是總體實力。

如今地盤大了,從太湖到蕪湖馬鞍山鎮江、又到蘇州無錫,幾乎相當於一個省了,隨著地盤擴展,治下有老百姓上千萬,城市幾十座,但是現在卻還在靠周景文和楊光泰兩人苦苦支撐。

劉楊將自己的地盤劃分為兩片,一片以太湖為中心,包括無錫蘇州溧陽廣德湖州,再加上宜興和長興,成立了太湖地區行署,由楊光泰就任地區行署大員。

而另一邊則是以蕪湖宣城之馬鞍山鎮江溧水等地為一片,成立了蕪湖地區行署,劉楊將周景文抽調了過去,就任行署大員,但是劉楊還缺一個總管事,周景文也好,楊光泰也罷,兩人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

所以,劉楊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參謀程坤,程坤統兵不行,但是當參謀很合格,有眼光有謀略,更有手段,讓他為劉楊負責行政,還真是個不錯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