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難得大方(2 / 2)

當初孔家之所以冒險來到這四戰之地落腳,無非就是看中了劉楊打仗的本事,相信劉楊一定能生存下去,這也就是所謂的大樹底下好乘涼,否則錯開此地,孔家又怎麼能有獨立團在握,更不可能以一個團之名,成一個旅的事實。

其實孔家完全有實力維持一個軍的軍備,但是孔家也深知道兵宜精不宜多,有精兵足以,樹越大越招風,孔家還沒有實力站的那麼高。

這也是孔學文死活跟著劉楊打這一仗的原因,不打的話,很可能老巢不保,如今當塗算是穩了,向南有蕪湖宣城,向北有馬鞍山,向東更是特務營的地盤,向西則是長江天險,短時間內不用擔驚受怕了。

不說特務營各部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征兵潮,孔家甚至開始在雲貴之地為獨立團征兵,而特務營也將手伸到了安徽境內,甚至一度因為安徽的李長官很不滿。

隨著第三師團元氣大傷,特務營一戰功成,這消息立刻響遍了大江南北,中央日報大篇幅報到了這一戰的詳情,將劉楊的和特務營的名聲推到了另一個高潮。

全國各大報紙紛紛轉載,卻讓很多人很尷尬,有些報紙昨天的時候,還刊登著指責劉楊賣國求榮的文章,今日卻又刊登出劉楊率領特務營各部血戰日軍第三師團的事情,而且是大獲全勝,殲滅日寇幾近四萬餘,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老百姓的抗日熱潮。

消息傳到了中央,軍政部第一時間發來賀電,並且頒發了嘉獎令,向劉楊再一次頒發青天白日勳章,以茲獎勵,甚至特意有軍政部批準,為特務營補充兩千兵員。

隨著山東河北安徽河南至江浙一線,甚至到福建廣州的戰線紛紛失利的情況下,剛剛撤到武漢的中央政府,再一次開始考慮遷都事宜,從而影響的是全國的抗日積極性。

軍政部對馬鞍山一戰特別看中,自然是大肆宣傳,鼓舞抗日熱情,並向全國展示國軍的抗日意誌,始終沒有放棄。

其實這一次主動考慮為特務營補充兵員,就是有兩點考慮,其一劉楊占據馬鞍山,阻擊了華北方麵軍的兵鋒,其二,就是有利於對外宣傳,為此,軍政部調集的是兩千老兵,而不是拿著新兵搪塞。

對於軍政部的大方,劉楊也有些意外,到不是兵員如何,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更不會缺士兵,可以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軍隊,劉楊意外的是軍政部竟然舍得給他實惠的東西,因為劉楊現在缺的就是兵員,這種雪中送炭的行為可不是軍政部的一貫作風。

軍政部對自己什麼態度,劉楊心裏一清二楚,這也不怪軍政部,畢竟自己水務軍閥之名,卻有軍閥之實,關鍵是不停軍政部的命令,不遭忌諱才怪。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先不說軍政部那幫大老爺整天算計,要是聽命令這仗要怎麼打可就由不得自己了,而且補給上也被掐住了脖子,除了中央軍嫡係,很難拿到全額的武器裝備。

打仗拚的就是武器裝備,打的就是錢,要想獲得主動,劉楊就隻能一條路走到黑,關鍵是就算是現在劉楊真心靠過去,人家也要相信他才行。

郝光平和唐偉一直懷疑軍政部在往特務營摻沙子,就連獲得補充的王師長和李彪也這麼認為,不過劉楊到不在乎,因為這些兵員沒有長官,都是些兵蛋子,翻不了天,真正的秘密也不是兵蛋子能知道的。

特務營占據了溧水和馬鞍山,不但勢力擴張了,而且直接威逼南京,開始壓縮日軍的在江南的勢力,增加了戰略縱深,可以說一舉數得,對於特務營來說自然是興高采烈,可是對於某些人卻好像一巴掌抽在了臉上。

在接到了第三師團大敗而歸的消息之後,正在揮軍要進攻安徽的寺內壽一,就好像一道驚雷,徹底的將寺內壽一給打懵了,那可是第三師團,帝國的王牌師團,十七支常備師團的前三,竟然就這麼敗了,而且敗的如此之慘——

正在滁州準備進攻合肥的寺內壽一,不得不為此暫時停止大規模的行動,因為一旦發動,就擔心劉楊從背後來一刀,畢竟有第三師團失敗的先例,讓寺內壽一不得不重視劉楊,重視特務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