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進雖然狼狽撤退,但是也沒有放棄,在撤出馬鞍山之後,就立刻和南京方麵取得了聯係,同時向大本營彙報了結果,盡管收到了大本營的訓斥和質疑,但是大本營還是立刻調集偵察機進行偵查,為第三師團開路。
同時,從南京抽調了半個聯隊火速趕往黃石硯進行接應,畢竟事關三萬士兵的生死,大本營也不敢遲疑。
日軍不但有裝甲部隊,還有十幾門火炮,以及幾十門迫擊炮,更有二十餘輛卡車,不但裝運著子彈炮彈,還有一些糧食和一些物質,這才是第三師團急需的物資。
一零五師才剛剛建立好陣地,就引來了日軍的偵察機,日軍出動了六家偵察機,定位了第三師團之後,開始沿著第三師團前後進行偵查,自然很快就發現了一零五師,數千將士也休想隱藏得住。
王師長望著擦空飛過去的偵察機,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這大白天的,雖然將士們都盡量隱藏了,但是修築好的工事卻沒法隱藏,日軍顯然是發現了一零五師的陣地。
倒是不用擔心日軍會排兵來圍剿,整個南京地區除了第三師團就隻有南京駐守的一個乙種聯隊,如今第三師團如此淒慘,依靠南京的一個聯隊,王師長還未必會怕他們,畢竟日軍還需要足夠的兵力進行防守,滿打滿算能抽出來的就隻有兩千人。
按照日軍的編製,兩千人左右也就是兩個步兵大隊,一個炮兵大隊,一個輜重大隊,還有一個工兵中隊,這樣的兵力,王師長還沒看在眼裏,勝負還要看各自將領的手段,若論打仗,王師長之人不會比小鬼子差了。
但是第三師團在得到消息之後,還會一頭紮進包圍圈嗎?
從大紀過來,日軍可以走三條路,一是走牌坊和山北,而是走黃石硯,三是走興苑,想要完全封鎖不太可能,所以王師長選擇了黃石硯和牌坊兩地,至於興苑,王師長派出了偵察部隊,隻要發現日軍損失準備殺過去。
這樣的準備算是很完善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王師長總有些不踏實,卻又說不出究竟哪裏不對勁。
接到偵察機傳來的消息,藤田進就感覺一陣苦澀,劉楊還真是算無遺算,按照這個速度,一零五師隻怕是在劉楊進攻馬鞍山之前就出發了,那個時候劉楊就有必勝之心,藤田進還真不能不服氣。
但是服氣歸服氣,藤田進卻不能一頭紮進包圍圈,一旦被堵住,短時間不能脫離戰場的話,劉楊一旦趕上來,前有伏兵後有追兵,第三師團的結果可見一斑。
雖然兵力上還是占據優勢,但是回頭看看這將近三萬帝國的精銳士兵,在經過了饑餓和中毒之後,如今能勉強趕路都很意外了,都是在不停地催促下,用各種利用鼓動著,士兵們才堅持著沒有倒下。
還有多少能打仗的,算來算去不過六七千人,沒有重武器,雖然機槍還有二百多架輕重機槍,但是卻沒有子彈了,根本行不成戰鬥力,迫擊炮有多少,二百多門,可是炮彈有幾發,硬碰硬絕對做不到。
而真正糟糕的是,這六七千人兩個聯隊的兵力,其實有步兵、有炮兵、還有騎兵混雜在一起,而且底層軍官損失慘重,根本無法形成建製,隻是一群烏合之眾,上令而不能下達,根本無法打仗。
真正還有戰鬥力的,就是三千左右的步兵,你不能指望端著馬步槍的騎兵,在沒有戰馬的情況下,去和戰鬥力強悍的敵人拚命,更不能指望拿手槍的炮兵去和敵人拚命,所以隻有步兵作為主力。
三千多步兵在缺乏基層軍官作為聯絡樞紐的時候,又是各個連隊拚湊起來的,要說戰鬥力,十成去了五成,在沒有重火力的情況下,很難想象得到這些士兵能夠勝利。
敵人封鎖了道路,已經快要趕到了大紀的第三師團,在路上就遇到了一零五師的偵察兵,一零五師的偵察兵都騎著戰馬,始終遠遠地吊在第三師團周圍,監視著第三師團的一舉一動。
真要是這樣一頭紮進去,第三師團可能就真的要敗亡在這裏了,但是藤田進不敢停下,那應該怎麼做?
心中閃過無數想法,藤田進悄悄地聯係了大本營,請求大本營空投糧食和物資,而且晚上進行空投,隻要有了糧食和物資,就算是第三師團再怎麼疲憊,還是能和劉楊好好地打一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