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這次西山島戰役,日軍為了特務營前前後後投入了十餘萬大軍,幾次對特務營進行圍殲,都被劉楊給破解了,而且日軍傷亡慘重,付出了十萬士兵的代價,但是最讓他們鬱悶的是,特務營反而越大越強了。
經過統計,特務營所能調動的所有兵力超過了四萬,而且有太湖這一片水域作為支撐,如果想要一次性解決,那麼必須投入不會低於二十萬兵力的準備,關鍵是就是這樣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而其中的關鍵點就在於西山島,本來這一次就是趁著結冰想要一舉拿下西山島,卻沒想到會是全軍覆滅的結果。
但是現在已經沒有機會進行第二次西山島戰役了,因為氣溫升高,冰層已經承受不了太大的重量了,沒有陸軍,海軍更無法進入太湖,如果是派遣大量炮艇,好像同樣可能性不大,得不償失。
西山島不滅,強行攻打宜興等地意義不大,兵力強了,敵人就會撤退到茫茫的太湖之上,兵力弱了,又打不下來,關鍵是就算是把宜興等地打下來了,如何守住還是個問題,還需要大量的軍隊。
如果長期大量的軍隊駐守,那麼對日軍又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要想控製住太湖,或者說壓製特務營,沒有十萬以上的軍隊不可能,可是這又不符合日軍的策略。
特務營最難打的地方就是你強他跑,你弱他打,不可能丟下太多的部隊看著特務營,那麼打下來了宜興等地,等前腳一走,後腳劉楊就會奪回去。
可以說除了一個西山島戰役,劉楊機會沒怎麼正麵打過仗,都是埋伏偷襲,或者各種手段,但是西山島一戰,也讓日軍見識了劉楊打硬仗的本事,也不由得多了一份小心。
要想再一次攻打西山島,那隻能等明年了,要麼集中幾十萬大軍圍剿太湖和蕪湖,但是那樣代價太巨大,肯定會拖住其他線路的進攻,那會大大的影響帝國的對華策略。
日軍在三八年蹤跡投入了七十萬軍隊,華中和華北就有三十多萬,可是如果隻在太湖投下十幾萬,甚至於二十萬軍隊,那麼其他的地方還要打仗嗎?如何進行配合?這是一個很難決定的問題。
“諸位,情況我已經說過了,大家都說說自己的看法吧。”主持會議的大本營高級顧問將情況介紹了一遍。
在座的人大都對穀口元誌郎和阿南惟幾很熟悉,這兩人打仗的本事不會弱於在座眾人,卻最終以全軍覆沒而結束,不是穀口元誌郎兩人不會打仗,而是劉楊太會打。
而且隨著冰麵融化,不出動極強的海軍力量,在座的眾人誰也不知道該怎麼打,二十多麗的水路就是一道天塹,根本不可能拿下西山島。
日軍很明白,拿不下西山島,這一仗沒法打,而且也不可能出動幾十萬大軍,誰敢接這個茬。
這讓大本營的參謀很鬱悶,卻又無可奈何,原本以為這場會議要無疾而終了,卻沒有想到就在最後的時候,柳川平助忽然站了起來:“長川君,我有個提議,大本營可以好好地考慮一下——”
“柳川君你請說,對錯不重要,大家相互開闊思路嗎。”大本營的高官很客氣的回應著柳川平助。
柳川平助點了點頭,深吸了一口氣,一臉嚴肅的道:“我是這樣想的,劉楊雖然打勝了西山島一戰,但是同樣損失慘重,絕不會比咱們好受了,那麼他現在在想什麼——”
在座眾人都有些疑惑不解的看著柳川平助,靜待著柳川平助說下去,果然柳川平助說到這一頓,隨即話鋒一轉:“強攻需要很強的部隊配給,而且要大部隊作戰,低於十五萬最少我沒有把握,所以——”
頓了頓,柳川平助深吸了口氣:“我覺得在太湖可以和談,將特務營拖在這裏,這樣我們就可以權利西進和南下了,等那邊占據有個大概,再反過頭來對付劉楊和特務營。”
“和談?”眾人都有點懵,這是什麼意思。
“不錯,和劉楊和談,在太湖範圍內,承認湖州,長興和宜興是特務營的統治,甚至必須可以把德清安吉給他,但是一定要把廣德和溧水拿到手,約定雙方互不侵犯——”柳川平助緩緩地說出了這麼一番話,還真的是雙方和談,但是真的要和談嗎?